崖山一役,南宋军民不畏强敌,与国家生死与共的英勇气概是不会因王朝的覆灭而黯淡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个人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时,从天子到百姓,不愿屈服的这些男人坚守着支撑自己多年的信念,用热血写就了出的正气之歌被永为传唱。
这就是汉人的气节!这是汉人的荣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那个时侯的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至少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小皇帝不是投降元朝鞑子,而是选择了投海,宁死也不受辱!
大宋的军民投海殉国的,多达十几万,海上浮尸十数万,天地为之悲鸣,山河为之变色!
其后,被元朝奴役了一百多年的汉人,血性已经消失殆尽,虽然汉人随后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明朝,但最终在煤山上吊自杀时,却没有人为之自尽。
汉人的血勇,汉人的荣耀消亡,在此可见一斑。
在南宋崖山一役之后,日本人举国茹素哀悼宋朝的灭亡。
作为深谙历史的张群,他比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人都更加明白襄阳的重要,既然来了这里,就要做点事了,不论自身的力量是否微薄,都要尽力去做!
不过,忽必烈能把这种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坦然告知,也是令他感到极为意外的,虽然不知道他究竟是不是太过自信,但他的坦诚,却是令张群有点犯难,有点迟疑。
无疑的,这厮虽然长得没自己帅,武功也没自己高,叉叉功能更极为欠缺,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是挺充足的。
(注:兀良合台,开国功臣不台的长子,曾随军远征欧洲。)
(另:怯薛军:成吉思汗建立的御林军,地位极高,普通的怯薛军士兵的地位也比一般千户官高。)
张群心念急转,朗声一笑,道:“王爷,看来你真的小看了我们汉人,不过,我不怪你。
你们蒙古人毕竟才刚刚从茹毛饮血中走出来,还是很原始的民族,你们是不会懂得我们这种民族气节的。
王爷可听过什么叫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当然,我知道你是蒙古人当中比较崇拜我们汉文化的人,王爷你比他们要强一点,不算是茹毛饮血,可是,并不是学过几句四书五经就能进化成人的。
这些有关于气节的东西,你现在不懂不要紧,但你迟早都会明白的,希望王爷你能活着看到我领军打到你们的哈剌和林!”
忽必烈面色青灰,变得极为难看,胸膛剧烈起伏,怒道:“张群,你认为你真的有这个可能么?你凭什么?你不怕我把你的女人都杀了么?”
张群看也不看他一眼,站了起来,道:“忽必烈,其实我也很佩服你,很敬重你,你是人杰,不过,你真的没有这个能力来威胁我。
蒙哥是你哥哥对吧?你猜猜他会什么时候死?他死了之后,会把汗位传给谁?是你么?还是你的弟弟阿里不哥?
蒙古人的风俗,大多都是由幼子继承父亲家业,你虽然雄图大略,将来的汗位却不见得是你,如果有一天,我忽然出现你弟弟阿里不哥身边辅佐他,你别怪我就成。
用我的女人来威胁我?那是英雄的所为么?忽必烈,你别让我看不起你。”
说罢,淡然一笑,聂斌也随之站起,和张群一起走向那辆马车。
当车帘挑开的一霎,朱九真那明媚的脸儿呈现在面前,大眼微闭,长长卷卷的睫毛,肌肤晶莹如玉。
张群心中像是被撞击了一下,心底那一抹柔软被触动了,轻声呼唤:“九真!”
朱九真并未有反应,但从她两颊的红晕看来,不是受了伤,也不像是中了毒。
张群微一皱眉,扭转头来,问道:“王爷,怎么回事?”
忽必烈神不守舍,刚才张群的一番话,令他极其震惊。
这个英俊少年决不是一个武夫,自家的事情,他知道得竟然如此清楚,并点出有资格继承汗位的就是自己和阿里不哥。
这种事,别说他一个汉人,就算是蒙古人也瞧不出端倪,他又是从何处得知?
又想到,如果张群真的去帮四弟,就真是如虎添翼了。
心中踌躇时,听得他问话,醒过神来,道:“她没事,只不过我让潇湘子点了她的昏睡穴,再过半个时辰,自然解开。”
张群哼了一声,上了车去,将朱九真抱了出来,走过忽必烈身旁时,深深地瞧了他一眼,道:“王爷,蒙你这么看重我,屡次招揽我,我也很感激,其实,如果你能答应我,将燕云十六州无条件归还大宋,那我们还可以做朋友。”
忽必烈一怔,张群已抱着朱九真走了开去,来到坐骑旁,竟是就那么原地跃起,稳稳当当地跨坐在马背上,战马长声嘶鸣,被张群拉住马缰。
“王爷,我的其他家眷,也请王爷多为看顾,有了消息请尽快通知我。告辞!”
他拨马转头,向着襄阳的方向疾驰而去。
忽必烈啼笑皆非,自己堂堂的蒙古藩王,竟成了他的下属一般,可是,也算是真真的奇怪,饶是张群这般无礼,他竟生不起怒意,心底忽然有个奇怪的念头。
难道,我对他有某种情愫?
忽必烈不寒而栗,浑身的汗毛倒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