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废弃的水库仍然囤积有大量的山洪雨水,只要对方破坏水坝,再有强力的魔法师推波助澜,就可以利用水流对柳叶城造成天然冲击,如果配合对方的大部队攻城,后果将难以预料。
“必须把这批敌人消灭掉。”
莲作出了决定,计算了一下双方的脚程,她知道时间上还比较充裕:如果她放弃与眼前之敌的对峙,带领部队直接斜插云杉坪,给对方迎头痛击,相信午时之前也已能够抵达目的地。
但这样大部队行动的结果可能会打草惊蛇,这些步兵知道了自己主力骑兵的动向后,没理由不掉头逃窜。
并且,她也还有另一层担心:假如这些士兵只是诱饵,自己如此贸然采取大的动作,很可能会中途堕入敌人的伏击圈套。
在对面安营扎寨,正虎视眈眈的绿林盟与地下城联盟的主力部队,极可能会因为己方的退却倾巢而出进行掩杀。
这是莲所不愿看到的。
在诺松平原上,如果她的凤凰骑兵严阵以待,即使敌人数量上有较大优势,她利用熟悉的骑兵阵法和一流的行动力,不怕与敌人周旋。
但如果先自乱阵脚,反而助长了对方士气的话,战斗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怎样才能既稳住对面的敌方主力,又可以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解决掉那些正赶往柳叶城方向去的敌人呢?
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未花费莲太多时间,她招来手下几个得力将领,将自己的想法提出,很快便与众将取得了共识,并由她简明扼要地作出了相应安排。
半个时辰之后,莲的骑兵主动向对面的敌军主力营寨发起了攻击。
虽然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着莲的一举一动,绿林盟方面还是没想到莲会在刚刚站稳阵脚之时便主动发起攻击。
他们迅速排出了迎击的阵形,但凤凰骑兵在莲的亲自率领下,攻势极为凌厉,主力骑兵以半月阵形发起集中冲锋,仿佛铁拳骤袭,展现出势不可挡的冲击力。
双方甫一接触,绿林盟的前卫防线很快便被冲了个七零八落,死伤了数百士兵。
好不容易才通过大量投入后续兵力,组织起有效反击,当地下城联盟的部队也迅速加入战局并扭转整体劣势之后,并未立刻落于下风的凤凰骑兵却似乎已经完成使命,一阵风般后撤离开了战场??
这一次,撤走的凤凰骑兵直接退向了柳叶城方向。
从混乱中回过神来的绿林盟与地下城联盟部队,眼睁睁看着莲的部队撤走,却没有大的动作。
再一次领略了凤凰骑兵恐怖的战斗力,虽然看到对方确实是主动撤退,绿林盟方面却似乎并不愿意冒险,未如惯常般追击歼敌。
事实上,他们从表面看根本就没有要追击敌军的意图:不知是早就接到上级授意,还是战场指挥官即时作出的决定,绿林盟和地下城联盟的部队没有理会莲的主动“撤走”,他们只是整肃自己的兵马,然后以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势,远远吊在莲的骑兵之后,不紧不慢地朝着柳叶城方向推进。
莲率领着近三万凤凰骑兵一路疾行,斥候人员不停地向她汇报着后面敌军的动向。
当她得知对方并未如意料般,大张旗鼓追杀而来,反是在缓慢推进,内心不觉有了几分诧异。
按照她最初的想法,对方在遭遇到她的意外突袭之后,莫名其妙折损了不少人马,一定会怒气冲冲地追来想报仇。
那么,她就可以利用对方来势太急,兵力必然无法集中的漏洞,在诺松平原和柳叶城郊相接的有利地段设伏,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了。
可惜,想不到对方指挥官涵养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她原先想好的计划看来是无法实现的了。
莲的思维不属于爱钻牛角尖那种,她并未拘泥于一个死点。
既然敌人主力没有紧追而来,那么她将有更充裕的时间对付走丘陵地带的那一路敌方步兵。
她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很快便作出了新的决定:将三万骑分成两拨,自己亲自率领一万五千精骑,折向西行,以迅雷之势杀奔云杉坪方向;剩下的另一半骑兵则由手下将领率返柳叶城,加强城防的同时,也等待圣光王国援兵的抵达。
从对方主力步步为营的做法估计,对方一定是为了养精蓄锐,好让后方补给能及时跟上,才不急于冒进的。
敌人下一步的打算,很可能就是进攻柳叶城了。
如果对方的最终目标是柳叶彻骨那,那么那队从丘陵地带鬼鬼祟祟偷往柳叶城去的绿林盟步兵,很可能就是对方的一颗重要棋子——说不定真的是前往废弃水库企图决堤放水的。
骑兵在草长莺飞的平原上奔驰??
虽然卷起的烟尘可能暴露她和她的骑兵队伍的行踪,但莲并不担心。
返回柳叶城的一万五人马再加上柳叶城原有的近三万守军,即使敌人主力杀到城下,想一时半刻就攻占城池也绝对是做不到的。
为了不给那一路走丘陵地带的敌人得知消息后逃窜,莲带领的一万五千骑兵在距离云杉坪尚有七八公里的地方,再次分成两路各五千的骑兵队伍。
一路往西北方向进发,抄捷径包抄敌人的后路,另一路则由她亲自带领,走云杉坪的方向,打算直接给对方迎头痛击。
本来,只有四五千人的绿林盟步兵,以凤凰骑兵的战斗力,带三千人足以将其全歼,但一向作风谨慎的莲有些担心这批敌兵只不过是个诱饵,对方说不定另有伏兵。
为了稳妥起见,她索性带了一万五千的骑兵战士。
以这些骑兵的机动能力,只要不是陷入敌方主力的包围,没什么可担心的——而敌方主力,此刻还在诺松平原上“稳扎稳打”地推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