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的奔流) > 第392章(第2页)

第392章(第2页)

王毓英当时才二十多岁便已经是上校军官,在军旅也算是一翻风顺,只是当时还没结婚。

王家很久以前就跟他订了门亲,对方是徽州女子,二家本是世交,只是王和的祖父死的早,结下这门亲没多久就死了,当时女方还小,也没急着结婚。

后来王和的祖母急着要抱孙子,便催促儿子早日成婚。

王毓英起初还不太愿意,可当他见到王和的母亲程氏的时候,便被她的美貌吸引,就同意了婚事,不久两人就成亲了。

程氏不光长的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女红也做的很好。

两人新婚燕尔自然如胶似漆了,可结婚一个月,王毓英便被派到南京至芜湖一带驻防。

因为王和的奶奶身体不好,程氏便留在苏州照顾婆婆,没有去南京,两人只是书信来往。

过了一月,当王毓英得知妻子怀孕,更是兴奋不已,专程回苏州探望。

当时国民党已经开始撤退台湾,因为有长江天险,王毓英没有急着把家人送去台湾便回了芜湖江防。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别便成了永别。

没多久,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了,国民党江阴要塞炮台起义,南京狮子山炮台、驻笆斗山的海防第二舰队相继起义。

当天解放军就攻占了江阴,又迅速解放了南京和无锡,长江防线迅速溃败。

王毓英便跟苏州家里断的联系,跟着部队退到了台湾。

王家原本是苏州的大户人家,解放后给王家带了巨大的冲击,很多田产都被充公,幸亏这程氏心灵手巧,做点女红做点小买卖也能勉强维持家用。

王和的出产更是给不辛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欢笑。

程氏勤俭持家,凭着自己一双巧手,一家人也撑了过来。

王和也一天天长大了,能帮母亲分担家务了,程氏心里自然是十分安慰,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多久,文革暴发了,因为王家的历史,程氏和婆婆就成了批斗的对象,身本原本不好的婆婆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程氏也被关了起来。

看管程氏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田庆山,当时田庆山二十六七岁,还有两个造反派才十七八岁。

当时的程氏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她天生长的美貌,那田庆山一见程氏便起了歹心,主动要求看管程氏。

那天晚上,田庆山便教唆两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年轻人一起轮奸了程氏,程氏不堪受辱当天夜里就上吊自尽了。

王和当时还在上中学,得知家中变故,回到家中,见到的却是母亲和奶奶的尸体,悲愤万分。

有好心人告诉了王和他家所发生的事情。

王和当时年少气盛,听闻母亲的遭遇便冲到了造反派的大本营。

他一个少年,孤身一人如何是一群恶人的对手,被田庆山一伙人打的半死。

王和趁乱从人堆里逃了出去。

一直逃到了城东一家叶姓大户人家。

这叶家当时是苏州城有名的望族大户,在当地更是一呼百应,田庆山带着人追到叶家院前也不敢进去,只好作罢。

叶家的族长是个心地很好的中年人,当他听说了王和的遭遇,非常同情,派人帮王和葬了他的母亲和奶奶,又给了他一点钱,让他先到外面躲一躲。

王和说道这里,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王和这一辈了从来没欠过人什么,只有这叶家,我一直都没有机会报答,我在上海闯荡了十多年,直到生活有所改善,才回到了苏州,没想到叶家已经搬家了。我听说叶家搬到了上海,便回上海打听,当时我虽然生活安定下来,可必竟还不是富裕阶层,而叶家的上海的生活阶层与我跟本就不一样,过了很久我才打听到叶家的情况,当我要去拜访的时候,叶家却突逢变故,从此便在上海消失了。这后来我便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关叶家的消息。”

王和到了上海虽然一个人孤苦伶丁,但靠着强烈的信念挺了过来。

后来王和又遇到了他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他的妻子。

王和的妻子与他一样命运坎坷,两人在上海相遇,也算是有缘。

两人便合伙做起了小买卖,在上海也算是立足了后来两人结识比较早,可当时的生活条件所限,两人很晚才结婚。

婚后没多久,王和妻子便怀了孩子,让王和没想到的是,因为妻子年龄偏大,加上难产,妻子生下女儿没几天就死了。

王和为了怀念妻子,便给女儿取了跟妻子一样的名字——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