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天竺使者的故事,原空师傅却说道:“我曾听我的师傅说道,世间一定会有尽头,倘若说没有,那只是没有去到,不仅是世间,时间也是会有尽头,如油尽灯枯。”
“既然没有去到,如何证明这是有尽头?”
大境使者跳出来反驳,天竺使者也是点头:“向南,我在海上漂泊了好几年,向北,我也走了十来年,耗费数年光阴,我都没有走到北方的尽头,如何证明北方是有尽头?又如何证明,南方没有尽头?”
原空师傅续道:“所谓天圆地方,天时,周而复始,土地,四平方稳……”
几方辩友开始辩论,由实际辩到内证,诸如什么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之类的辩证法,虽是深奥,却实在让人犯困。
柳微听得打瞌睡……忽然,那边就吵了起来。
柳微一个惊醒:“怎么了?”
张泽易跟她解释起来,大境和天竺使者是“行万里路”的实际派,没有去过那些地方的人,说服不了他们,而原空师傅实际没去过那么多地方,他通过阅读、交谈,得知不少,但不能拿出实际例子。
总而言之,我方辩手被双方辩手实力压制。
哪里会有几个人耗耗费几十年到处溜达,而且还正好在这大殿之上?
既然答不上,就承认见识短浅呗。
原空师傅如实道:“我确实是没去过那些地方,不过,我曾听一位小友说过,海之南,陆之北是什么样的情形,那里满是冰川。”
大境使者冒了一句:“你们大唐怎么都只是嘴上说得厉害?”
天竺使者附和——纸上谈兵。
佛教源于天竺,后有使者来前讲法等等,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大唐逐渐出现一些“崇拜者”,譬如唐某某就是其迷弟,随后有西天取经的故事。
面对对方的质疑,原空师傅有些着急,他看向角落里的柳微。
她当然知道那位“小友”是谁。
不就是她自己吗?
当初在天葵寺,跟原空师傅一阵瞎吹,她都不大记得到底说了些什么,反正是吹得有板有眼,原空师傅露出了“崇拜”的目光——这个她记得。
看了眼外面天色,估摸着也不早了,她准备来个总结性发言。
“咳咳!”
故意咳嗽两声,却没能盖住大境使者的怒气。
大境使者急眼了。
“你们到底有没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
天竺使者道:“你不要急,大唐不能能人辈出,怎么可能回答不了你我的问题?不过,要是连你的问题都得不到答案,那我只能带着我的问题去底蕴更加深厚的国度,或许才能得到答案。”
“不。”大境使者摇头,额头上写着“失望”二字,他接着说道:“我看我无法从大唐得到想要的答案,我还是离开这里吧,应该去西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