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有许多的谋略,但是,他却没有这么果断。
也正是因为,这一些谋士,一个人拥有一个人的意见,各抒己见,导致袁绍也不知道,到底听谁的。
再加上,这一些谋士,一天到晚在他面前吵得天翻地覆。
他也真是有些难以抉择,再加上,袁绍原本,就是世家大族,他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去制衡这一些世家大族。
他为何不直接听从某一个人的意见,就是因为,他听从某一个人的意见,很可能,会让自己手底下这一些谋士,一家独大。
这对于他来说,其实并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袁绍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世家大族。
他非常清楚,世家大族一旦拥有极为强大的力量,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危险。
如今的他,虽然,已经被封为王爵,可是,自己依然还是需要其他世家大族扶持的。
自己不可能将世家大族抛之脑后,可是,他也必须得平衡各方势力。
不能说,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也许,袁绍觉得,你说的这件事情,确实是没错的,听从你的安排,也是可以的。
但是,一旦自己听从你的安排,那么,获得了胜利,你的地位,自然也会在袁绍军中,袁绍的麾下,变得更高。
这对于袁绍来说,其实并没有好处。
袁绍是想要去平衡这一些关系,所以,他不会完全听从任何一个人的安排,也许,他觉得,这些计谋合起来使用,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都能够对自己的进攻,有很大的好处。
这也是为何,袁绍最终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他这里听一点,那里听一点,也不会导致他失败。
最终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许攸对袁绍心灰意冷,所以,才通敌叛国,最终投靠了曹操。
他投靠曹操之后,直接就告诉了曹操,袁绍的粮草堆积地点,到底在何处也。
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袁绍经历大败。
否则,袁绍根本就不可能会输。
只要他和曹操继续僵持下去,那么,曹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粮草,能够和袁绍对抗下去。
袁绍他所有的决策,其实并没有任何错误,他最错误的地方,就是有了一个叛徒。
也许,袁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边最信任,自己身边关系最好的一个谋士,最终会背叛自己。
两人可以说是算得上是一起长大,可是,最终这样的人,却背叛了自己。
这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否则,袁绍根本就不可能会输给曹操,曹操也不可能夺取北方。
就算许攸他背叛了袁绍,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当中,大败而归。
可是,依然没有倒下,依然可以卷土重来。
毕竟,当时袁绍回到冀州之后,冀州就发生了叛乱,他平定叛乱之后,最终寿命到了尽头,才死去的。
他可不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中,而是自己寿命到了,平定了冀州叛乱,之后才死去的。
而袁绍死去之后,冀州所有的百姓,全都为其痛哭流涕,由此可见,袁绍在冀州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虽然,袁绍可能在别人眼里,他确实不是一个明主。
但是,对于他治下的百姓而言,袁绍就是一个明主。
袁绍能够让他们吃得饱饭,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他们非常的感恩,非常希望,袁绍能够统一天下,可是,谁曾想到,天不从人愿,所以,袁绍还是失败了。
也许,袁绍最终获得成功,打败了曹操,统一的天下。
那么,天下也就不会遭受五胡乱华之苦。
可惜,这也许就是命数,最终还是袁绍失败了。
而现如今,袁绍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他们一群人,在这里互相争论,到底应该听从谁的,这让袁绍内心也是一团糟。
他听的理由多了,听的计策多了,他也就会觉得,心中非常的烦躁。
这样也会让他决策失误,一个人,若在烦躁的环境之下,那么,他想要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可是,你能够想象到,袁绍手底下,有这么多的谋士,每一个谋士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目的。
他们每一个人,说出的这一些计策,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强大,地位变得更高。
而不是仅仅都是为了袁绍,他们是为了争权夺利。
所以,才出现了这一些计策,很少有人,是真心为了袁绍而出谋的。
他们出谋划策,都是想要让自己家族变得更强,在袁绍的心目当中,拥有更高的地位。
所以,他们现如今,最想要的,自然是让袁绍选择自己的计策。
一旦袁绍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计策,那么,他们在袁绍心目当中的地位更高,得到的地位越高。
他们得到的赏赐,拥有的权力,就越大。
而且,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他们在袁绍没有统一天下之时,都已经争权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