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经过一段时间对考古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实验,自行车厂内部的唐朝古墓的考古工作也开始了!
也不知道程主任是怎么拿到的考古许可,反正现在人家的考古工作是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了。
自行车厂划分出了三十亩地,给考古系进行考古、建设博物馆和通行道路之用。
市政府批准之后,在自行车厂北边又给他们自行车厂划了三十亩地作为补偿。
条件也可以接受,那就是北大负责建博物馆,将来收门票时,市府要一半。
何雨柱两世耳濡目染是懂一些生意之道的,这门生意本来应该是市府的,但是市府手里没有充足的资金,要一半门票钱是可以的,但是必须是除去博物馆建设费用之后,还要扣除日常维护和员工工资福利等费用之后,分市府一半。
换句简单话说,就是纯利润分给北平市府一半,博物馆归北大所有,当然了博物馆也接受北平市文物部门指导。
这个指导就偏向技术一点了,不过这次过后,北大的考古技术算是走到了华夏考古界前面了!
至于税收方面,何雨柱没有谈,因为他咨询过,像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场所的?第一道门票收入?是免征增值税?的?
何雨柱把这个谈生意~不对,是谈条件的事儿,何雨柱交给了米姜堰去谈。
都是公对公的事儿,谈起来相对容易,没有人死乞白赖的扣,就按照何雨柱提的条件成交了。
这也是开创了一个新模式,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的新模式,算是打破了国家垄断。对于这方面的改革具有样板作用。
由于陈教授的强烈要求,何雨柱不得不让he投资工资又开了一家新化工公司,前期主要生产文物保护的相关化学用品和工具。
这个公司注定短时间内是不挣钱的,要想挣钱得到十年之后了,华夏的考古事业黄金时代得到千禧年之后了!
何雨柱就想把这个公司交给国家,国家也不愿意要啊!也就是he投资公司财大气粗不怕短期的赔钱,换做任何人都不会愿意做赔本买卖!
这也有益于he石油化工公司这两年投入生产,衍生出多种次生产业链,才能给he文物保护化工用品公司提供充足的品类齐全的化工原料。
要是大部分靠进口还不如直接让he进出口公司来“进口”呢。
何雨柱用两天时间把北大学校和所有校办企业视察了一遍,现场解决了一些问题,就准备去一趟苏联和西欧,现场考察一下未来行动的场地。
顺便也把外国分基地尽量补齐,何雨柱还有好多国家没去过呢!
没准还能有一些意外的艳遇呢。
不过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柳军濡跟何雨柱讲我们组织部柳部长想要见一下他,跟他谈一谈。
何雨柱已经知道了未来儿媳妇柳伊是柳部长的侄女,但是他还不知道柳军濡是柳部长的三儿子。
怪不得武奇也没查出来柳军濡简历中哪一标注着绝密的部分。
当时何雨柱也没让夏侯明烨去查,知道他没有问题,对华夏是忠诚的就可以了。
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个红二代,而且还是何晓岚唐大舅哥。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柳部长这次找他是给他搭桥,搭他大哥柳书记和何雨柱指教的桥。
这事儿本来应该是柳伊应该做的,可是柳书记找何雨柱并不是为了儿女之间的婚事,而是谈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投资,而且他不方便来北平,想请何雨柱去一趟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