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小峰的“金阳计划”虽然宣告失败,被迫停止试行。可在实施的一个月里,还是积攒下了近十万元的慈善费用。王小峰几次三番询问公司,何时将慈善费落实,直至大半个月后,终于有了好消息。
虽然实施效果不好,可董事局对“金阳计划”还是抱正面态度,觉得精神可嘉。所以除了累积的善款外,公司还特别拨出一笔费用,做为金阳计划最终落实的经费。
总计二十万的慈善款,虽然与王小峰的初衷有差距,但毕竟是笔不小的数目,他也很是振奋,向公司提出,由他亲自采购康健器材。这个事情都不需要开会,鲜于直接就指定王小峰为独立采购人,可以在公司系统内以八折的价格采购,而最后的器材,将由公司市场部送到各个福利老人院。
王小峰对老人们做过全程调查,知道大家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本着实用主义,采购了将近五十台最新型号的康复保健器材,正好本城福利老人院每家一台。以王小峰的心愿,是希望老人们能用到公司最高档的产品。
这批器材是公司内最紧俏的商品,王小峰费尽心思才抢到了五十台,运送入库后,他又转身忙于捐赠仪式。
不管计划有没有成功,可善款是实实在在要捐献的,所以市场部将活动搞的极大,本城十多家媒体出席,市级领导、五十家福利院领导,包括分公司总经理鲜于和总公司董事都应邀参加。
王小峰做为“金阳计划”的设想者和主导者,在捐赠大会上风头出尽,并成为各个媒体的焦点人物,就连市委领导都夸奖王小峰为新一代年轻人做了榜样,是八零后中的佼佼者。
连续几天上报,让王小峰如坠云雾,他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计划居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虽然金阳计划的热潮来得快,去的也快。不过王小峰觉得,自己的目的还是达到了,虽然只是本城福利老人院能享受到,那也算是慈善一小步,个人一大步。
只是王小峰不知道,事情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过了几周,王小峰在很偶然的机会,突然发觉,自己采购来的慈善器材,居然在销售渠道里流通。
这简直如晴天霹雳,要知道,“金阳计划”中捐赠的器材,早就由市场部运送到各地福利老人院,按说老人们都已经在享受了,可为什么这批器材还在销售呢?
难不成慈善捐赠出了什么意外,把一部分器材落下了,或者有人疏忽大意,又把慈善器材拿出来销售?
王小峰不敢置信,他干脆放下手中工作,专程跑了几趟老人院,想亲眼目睹自己捐出去的东西。可一看之下,大惊失色,王小峰愕然发现,在老人院中摆放着的,哪里还是他亲手采购来的最新器械,压根就是公司积压多年,打一折都没人要的过时玩意。
这些东西不止是医疗保健效果差,实用性方面也有问题,高运动量更不适合老人用,所以在老人院里面积满了灰尘,看来是无人问津。
王小峰愤怒不已,回到公司里一查,发现他采购来的那批先进器械,全部都在小东区一部里正常销售着。在自己部门里,却过了几周才发觉,明显是一部主管林丛故意隐瞒着王小峰,想一直骗着他。
王小峰勃然大怒,冲到林丛的办公室内,拍着桌子质问他,为什么连慈善的物品都要私占,如果不吐出来,就要上报到总公司。
林丛不紧不慢,瞟了王小峰一眼:“这就是总公司的决定。”
王小峰一愕:“谁的决定。”
林丛:“这次负责慈善捐赠的陈董亲自下的命令,这位可是执行董事,全权负责这次活动,你还想报告给谁?”
王小峰火热的脑袋犹如被冷水一泼,顿时降温,冷静下来一想,感觉这个事情应该是林丛所说的那样。要不然,就算借林丛几个胆子,他也不敢私扣几十万的慈善捐赠。
可是在捐赠仪式上,陈董明明夸奖过王小峰年轻有名,敢想敢闯的,怎么一变脸又搞起了狸猫换太子?
林丛还是那副不冷不热的态度:“你还没想通?这榆木脑袋究竟要碰壁几次才会开窍?”
王小峰强压怒火:“你说,是为什么?”
林丛冷笑:“你以为老板们都和你一样闲的发慌,拿自己的钱往慈善里贴。我告诉你吧,从金阳计划一决策开始,从上到下就没当回事情,老板们嘴上说的是慈善,可心里想的是生意,他们只是要借着你的方案,做一场冠冕堂皇的生意而已。”
王小峰:“这能怎么做生意?我们是免费赠送的啊。”
林丛:“你懂个屁!历来公司做慈善都是一盘生意。你看看这次,捐出的数目才二十万,可我们请媒体,办捐赠大会的市场费花了足足有十万,带来的是几十家媒体报道,是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是整个企业品牌的提升,这是几百万投入都换不来的东西。”
王小峰:“这个没错啊,公司得到宣传,老人院得到捐助,大家都有好处,这也是我的初衷么。”
林丛:“你笨就笨在自以为是,你当公司是你家开的,想要捐什么就捐什么。我们要的是名气,只要名气到手,捐不捐,捐什么都不再重要。”
王小峰:“你的意思是,总公司本来只打算拿慈善来做表面文章,文章做完了,就不用兑现?”
林丛:“差不多是这样,可完全不兑现也不现实,所以总公司决定用最滞销的积压产品替代慈善捐款。虽然这些东西都是一折销售,可慈善捐赠的时候,却可以按照原价算。”
王小峰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表面看起来,咱们公司是捐了二十万的器械,和媒体报道都能对上号,可这批东西的实际价值不过是两万而已。还真是花小钱赚大响动。”
林丛:“不是,公司不止是没花钱,而且还小赚了一笔。”
王小峰又纳闷:“两万捐赠也是钱,十万市场费也是钱,怎么还有得赚呢?”
林丛:“鲜于总经理和陈董两人的算盘,可比你我打的都要精明,这批器械虽然只值两万,但计算成慈善捐赠还是按照原价的二十万,而所有的慈善捐款都是可以抵税的,这一来一去,我们不止没有亏,还少交一大笔税。”
王小峰差点没气晕过去:“送出去积压货物,少一笔税,而且还赚了几十家媒体报道和慈善企业的名气,这一笔生意,做的还真是划算。”
林丛:“按鲜于总经理的原话说,开公司就是赚钱的,一举一动都是生意。你做慈善也好,做生意也好,都是表面光鲜好看,里面全是利润。如果少一分的利,公司也不会给你干。所以你这榆木脑袋还是学着点,以后可别把公司当作善堂了。”
王小峰脑袋晕乎乎的,都不晓得是怎么走出林丛的办公室。虽然他在职场也混了一些年,可从没有想过,在表面公正公平的伪装下,会有这么赤裸裸的商业利益。
自己精心炮制出来的慈善计划,却落到这样的下场,王小峰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