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只能看骨头断了没有,想看细节,比如有没有掉骨头渣子,韧带是否撕裂断开,统统不知道。
安夏这个自来熟,再加上她身份,还有与隔壁公安局的关系,没多久就跟人医院上上下下混开了,帮副院长在网上下单购物的时候,她顺便问了一句:“你们医院为什么不买高贵一点的设备,是因为经费问题吗?”
副院长的回答颇为无奈:“我们有核磁共振设备。”
安夏:“那为什么不用。”
副院长:“不会用。”
安夏:“!!”
不是,这机器是你们偷来的吗?怎么可能不会用。
副院长解释了一下,不是那种连开关和拍片都不会的不会用,而是拍出了片子之后。
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对他们的医生来说,能做到拍x光片和拍核磁共振片一个样:
只知道是否骨折,别的一概不知。
曾有小患者花了大价钱拍了核磁,结果医生看了一眼片子说没事,养了三个月,还是脚跟沾不了地,患者才带着片子去了省城,省城医生扫了一眼:“韧带断裂,三个月前没制动,现在保守治疗也没戏了,手术吧,不然习惯性扭伤,会影响一辈子。”
这患者的家属哪能忍得了,回县城之后,立马拉家带口来兴师问罪,当场差点把骨科医生的脑袋给开了瓢。
在看片技术没有提高之前,医院决定将这台高贵的设备雪藏,免得医生的脑袋不够用。
“你们就没有什么远程合作单位吗?”
副院长露出困惑的表情,又无奈地笑笑:“哪个大医院愿意跟我们合作啊。”
安夏更加困惑,怎么会没有呢?
安夏只知道有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合作。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合作,起源于2006年的第五次医改。
前面二十多年间的四次医改,经验教训一堆,踩过的大坑无数,才有了痛定思痛的第五次。
而现在,1994年,恰好是医改的第一阶段。
各种花哨的大坑,远远没有踩够。
安夏有个想法,就算坑没踩够,倒也不必每个医院都把坑踩一遍。
咱们有条件的地方就别踩了呗。
这个小县城整体不算穷,居民们对自己的身体也算看重,比起大凉山的黑彝族「得了大病就平静地回家等死」的情况要好太多。
安夏帮他们与地级市的第一人民医院联系了一下,不说有事没事可以派人去学习、轮替,至少可以来个远程会诊,帮忙看个片什么的。
顺便推广一下紫金公司的网络平台。
大医院有点懵:“我们又不是没病人,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
凭空多出一堆病人要收,就算现在有自费部分了,那医院赚得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