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王妈妈就带着账册来了。
“咱们这边只管内宅的吃食。
外院的咱们不管。
内宅里就是少夫人和姨娘这里添了人,有新的支出。
账房那里一早就核算过,把银子支过来了。
这是细目,少夫人请过目。”
殷莳快速地翻了翻,心算了一遍,点了点头,跟王妈妈说:“姑姑说厨房给我管。
我瞧着家里这些天吃食上没有出差错的,可知妈妈打理得极好。”
“妈妈放心,我不乱插手。
用的人,做的事,咱们都跟原来一样。”
“在我这里,厨房原来什么样,还能保持住什么样,不出岔子,就是我的大功劳了。”
王妈妈大大地松了口气。
虽然大家都是怀溪人,但也怕两代媳妇权力交接会带来的人事变动。
殷莳从怀溪嫁过来,带过来些什么人,她们早就摸清楚了。
三个婢女不用说,放在屋里都不够用。
两个陪房的媳妇,一个家里有三个孩子,她得伺候一家子。
一个孩子还小,不离手。
少夫人无人可用,不大可能撸了谁让自己的人上位。
大家就放心了,至少在人事这块暂时不用担心。
剩下的就担心年轻人新官上任三把火,这里也要改动,那里也要改动。
这样乱插手最容易出篓子。
她是少夫人,老爷夫人和翰林还能打她不成?顶多训斥两句。
下面的人就可能要背锅。
只想不到少夫人虽年轻,却是个沉稳的。
无怪乎秦妈妈夸她。
王妈妈刚这么想,便听见殷莳说:“只有一处,我想调整一下。”
王妈妈心里“咯噔”
一下。
想什么来什么啊。
殷莳道:“冯姨娘瞧着有些瘦,她这样的女子,用饭的时候常用的不多,好个少食多餐。
我想着上午、下午给她各加一份点心。”
王妈妈:“……然后?”
殷莳:“然后?没了。
旁的都不用调整。
只这一处,你看看是否需要另外加钱?我让翰林自己掏这份银子。”
若是房头多的人家,这种额外的支出就要这一房的人自己承担,不该走公中。
但其实沈家就沈缇一个儿子,公中和自己也没设么么分别了。
王妈妈长长出一口气,笑道:“哪用呢。
这都才刚开始,原就在试着,账房拨的银子我心算着是够的。
哪用翰林再出。”
殷莳点头,把账册还给她:“那托给妈妈了。
旁的,咱们都不动,妈妈原来怎样,就还怎样。”
王妈妈拿回账本,一福身:“是。”
王妈妈回到厨房,厨房里的几个主力人物都凑上来,拥着她到里面,纷纷问:“怎样?少夫人说了啥?”
王妈妈把和殷莳的沟通复述了一遍。
几个人面面相觑。
过了片刻,有人嘿道:“少夫人看着一团和气,甜瓜一样的人,没想到这么有成算。”
王妈妈道:“怎么样,不敢小看我们怀溪的女人了吧。”
大家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