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互相理解
和其他留学生一样,语言是陈酌遇到的第一大难题。
陈酌的英语成绩很好,词汇量也多,但由于在国内没有口语环境,导致他上课时听教授讲一连串的专业名词时有些吃力。
甚至个别教授还有口音,偶尔夹杂一些俚语,简直是难上加难,根本听不明白。
因此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本地学生练习口语,他学英语,对方学习汉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外,专业书都是全英文,陈酌并不是每个单词都认识,课前需要花功夫预习,将不认识的单词标注下来,用翻译软件反复听,直到会听会读。
由于有十三个小时的时差,陈酌跟谢屿的休息时间基本上都是错开的。
谢屿早上起床忙碌的时间,恰好是陈酌结束一天的学习可以休息的时候,而谢屿休息的时间,则是陈酌上早课的时候。
异国恋真的很不容易,两人只能挤出时间来联系,分享没有彼此的生活。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双方心无旁骛努力学习工作提高自己的空间。
然而隔着那麽远的距离,总有不得已。
说好的一个月後就去纽约看陈酌,谢屿最终还是食言了。
每天都有课,周末那两天时间还不够往返的,压根就挤不出来时间过去。
陈酌虽然有些小失望,但也表示理解。
他们是大人了,大人总会有很多不得已,会被很多事牵绊住,这是成长的代价。
陈酌出国後两个月,谢屿过了二十岁的生日。
陈酌送给他的礼物,越过太平洋,在第一时间到达他身边。
是一本相册,跟日记似的,拍下了陈酌每天的所见所闻。
有高耸入云的帝国大厦,有哈德逊河的波光,有时代广场的繁华,还有校园里的落日,以及阶梯教室中写满知识的黑板……
他用镜头将自己看到的世界展现给谢屿看,彷佛谢屿陪他一起走过每条街道。
谢屿很喜欢这个礼物,摆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都要翻阅。
而陈酌不在学校,谢屿也没心思住校。
干脆直接办了走读,开始学校丶公司和家的三点一线生活。
工作日,学校不是满课的时候,谢屿基本上都待在公司,忙个昏天黑地,也就没空想陈酌了。
周末也不闲着,跟着公司业务部跑项目,有很多东西只听是学不会的,必须身处实地才行。
谢良俊最近听到了许多公司高层夸赞谢屿的话,当爹的,又骄傲又心疼,直接召唤谢屿周日回家吃饭,跟妹妹培养下感情,也歇会儿。
程棠玉的身体在精心照料下已经恢复了大半。
家里人为了她能好好养元气,并没有让她坚持母乳。
谢攸宁身边有两个阿姨照顾,晚上就跟着阿姨睡,白天等程棠玉睡饱了,才开始跟妈妈玩。
起初在激素的作用下,程棠玉总觉得那麽小的宝宝没有母乳没有妈妈陪睡很可怜,但在谢屿有效的劝慰下,慢慢想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