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手把手带教
"张若锦还说了一个有趣的事,"施砚琛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她说一开始找你,是真的想找个优质基因生个孩子。不过看你这麽难搞定,就改主意了。"
裴颂差点被水呛到:"她还提这个?"
"我当场就警告她了,"施砚琛说,"这种话以後都不许再提。"
"我明白了,"裴颂放下水杯,"她一开始就知道,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负责这种规模的项目,却偏偏提出让我全权负责,就是想逼你出面。"
"她确实是个聪明人,"施砚琛说,"知道什麽时候该放弃,什麽时候该转换方向。不过以後和她打交道还是要多留个心眼。"
"我知道。"裴颂点点头,"不过有你在旁边看着,我也不怕她玩什麽花样。"
这句话让施砚琛心里一暖。
他伸手握住裴颂的手:"放心,有我在,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对了,"裴颂突然想起一件事,"四月份要送我妈去M市,这个时间能安排得过来吗?"
施砚琛放下刀叉:"项目前期主要是架构设计和人员筹备,时间上完全来得及。正好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在欧洲住一段时间。"
他补充说:"一来可以去D国总部对接技术方案,二来要去瑞士几家投行谈合作,趁这个机会带你去认识一些国际金融圈的人脉。"
"你这麽快就计划好了?"裴颂有些惊讶。
"当然,"施砚琛眼里带着笑意,"工作和生活都要兼顾。先送阿姨安顿好,顺便去我们在M市的餐厅看看。大半年没去了,得去检查一下近况。"
"还好张婶回来了,可以帮我照顾一下MAX。"裴颂有点不放心,"它现在这麽黏我们,我怕它不适应…"
施砚琛说:“我已经让人改造了和光里的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就能和MAX视频互动。"
"你想得真周到,"裴颂笑道,"连这都考虑到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异常忙碌。
这天下午,施砚琛召开第一次项目核心组会议。
偌大的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各个部门的负责人。
投影屏上显示着项目的整体框架图,错综复杂的关系线将各个模块连接在一起。
"国际金融城项目分三期实施,"施砚琛站在投影前,声音沉稳有力,"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投入400亿,包括数字货币交易所主楼丶数据中心和配套设施。"
他点开下一页PPT:“技术层面最关键的是交易系统的架构设计。传统证券交易所的T+1清算模式在数字货币领域行不通,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全新的实时清算系统。"
坐在一旁的裴颂快速记着笔记。
虽然有些专业术语他还不太熟悉,但施砚琛讲解得很清楚,让他逐步理解了项目的技术难点。
"第二个挑战是监管合规,"施砚琛继续说,"目前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都不一样。我们要在系统设计时预留足够的弹性,能随时适应政策变化。"
技术部的张总皱眉:"实时清算就意味着链上交易,但目前主流公链的TPS还达不到交易所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自建联盟链,"施砚琛说,"D国总部正在组建技术团队,下周我们和他们连线讨论具体方案。"
讨论进行到晚上八点才结束。
等其他人都离开後,施砚琛见裴颂还在整理笔记,走到他身边:"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吗?"
"嗯,"裴颂翻开笔记本,"比如这个清算系统,为什麽传统模式不适用?"
施砚琛坐下来,耐心地解释:"传统证券交易采用T+1模式,就是今天的交易要到明天才能完成清算和资金交割。但数字货币市场全天候运行,波动很大,必须实现实时清算才能控制风险。。。。。。"
不知不觉已经十点多,裴颂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今天学到好多,以前从没接触过这些领域。"
"慢慢来,"施砚琛说,"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消化的。走吧,回家休息,MAX该等急了。"
一周後,项目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
这天,施砚琛带着裴颂去见几家大型投行的代表。
会议进行到关键时刻,施砚琛突然说:"关于收益模型,让裴经理来详细说明一下。"
裴颂虽然没想到会突然被点名,但很快镇定下来。
他熟练地切换到财务预测的页面,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介绍:"我们做了详细的收益测算。第一年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收入主要来自会员费和托管费。第二年开始进入交易环节,按照当前数字货币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保守估算。。。。。。"
一位来自国际知名投行的代表提出质疑:"你们预测第三年就能实现盈亏平衡,是不是太乐观了?"
"这个预测有详细的数据支撑,"裴颂调出相关图表,"从我们之前做的项目经验来看,只要前期投入和收益能匹配,三年达到盈亏平衡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我之前负责的'乐龄家园'项目,实际盈亏平衡点比预期提前了半年。。。。。。"
回程路上,施砚琛说:"今天表现很好,尤其是应对提问的部分,既专业又有说服力。"
"多亏之前有带项目的经验,"裴颂说,"至少在谈判技巧上不会太生疏。不过这种级别的谈判还是第一次,还需要多学习。"
"你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施砚琛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格局放得更大,视野看得更远。这个项目是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