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北宋:我成了赵佶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征起航路遇李纲(第2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征起航路遇李纲(第2页)

朕回京后,再将这道圣旨,原封归还于朕。”

相貌俊秀、英气十足的赵枢,叩首接旨道:“儿臣遵旨,儿臣定当牢记父皇圣意。”

赵枢很聪明,他能猜出这圣旨之中的几分内容来,应该是防止太子监国之时,万一起了想登基为帝之心、行谋逆之事后,

估记是,这圣旨之中父皇写了万一到了那时,便给了吾这位暂领皇城司事的肃王,有调兵平叛的权力。

赵枢接过封好的圣旨,感觉这圣旨,重如千钧。

赵枢行叩拜大礼后,便按父皇命令,告退出了大殿……

赵吉将京城之事安排妥当之后,思索着南征方腊还要带上谁去:

牟驼冈牧所的杨志,及他手下那几百名训练有素的骑兵,得带上……

皇城司的亲从官兵要带走一大部分的精锐……

号称隐相的梁师成得带上,

虽然朕没有按太学生们的请愿诛杀梁师成,但是,朕带着这个用着都有点习惯了的大宦官梁师成在身边,他梁师成还也闹什么幺蛾子来吗?

至于,张邦昌,朕已经当着朝臣的面,让他准备明日随朕南巡了

还有,日后对朕的江山或许还会有威胁的那位如石敬塘一样“认贼作父”的刘豫,朕已经提前传下圣旨,让其在杭州城等朕巡视东南时接驾了。

……

赵吉又将事先早就想好的随御驾亲征的名单写好,让内侍宦官去传旨……

……

第二日,东京汴梁(开封)城南,

汴河的漕运码头,已经提前戒严,兵将顶盔披甲,军旗迎风猎猎作响。

今日,东京汴梁开封城南的汴河,民用船只与官府的漕运大船,全部暂停通航。

在大宋,东京汴梁开封城的漕运,分四路:

漕运一路:淮南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经汴水入京;

漕运二路: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

漕运三路:陕北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

漕运四路:京东之粟,由齐鲁之地入五丈河达京。

以上这四河,合称漕运四渠,其中来自东南六路的淮汴之粟,占了东京汴梁百万人口吃粮的主要组成部分。

除粮食外,运河每年北运来的其他物资,如金、银、钱、帛、茶等多种军民生活所需品,数量也非常大。

广南的金银、香药、犀象、杂货,陆运至虔州,而后水运至京城;南方这些物品在当时全国各地上供给京城的同类物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南方经运河向北输送的粮食、钱帛等巨额物资,不仅用来供养在汴京驻防的数十万禁军和支付官员的月俸,而且还有一部分又运往河北、河东及陕西等路,以满足边防之需要。

北宋的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因与北方的辽国和西面的夏国接壤,边衅时起,北宋的这三个地方都驻扎了重兵。

而边地重兵所需粮饷,又非当地赋税所能应付,宋廷不得不把一部分由运河北运的物资转往这三路。

江淮漕粮不仅用于河北、河东、陕西这三路的军粮,还经常接济山东、河北等地的饥荒。

故此,赵吉害怕方腊起义作大之后,一定会影响到东南的江淮一线漕粮运输,这便会动摇大宋王朝的统治根基。

当然,自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建艮岳,为了收集江南的奇花名木和异石,东南供奉局的朱勔为了讨赵官家的开心,在淮水至汴水这条入京的漕运航道之上,便多出了一艘艘不载粟米、布帛钱粮却装载着奇花名木异石的大船队——花石纲。

此时,停在汴河码头的三十艘大船,早已按赵官家的圣旨,分别登上了这次随御驾亲征的三千名精兵及马匹,还有专门用于装载钱帛、粮草等军用物资的二十艘巨大漕船。

赵吉的御驾已至汴河的漕运码头,已经提前登上大船的官兵,皆在甲板之上,向着赵官家跪拜叩首,山呼着万岁……

赵吉看到此景此情,心里感叹,

传说当看隋炀帝杨广下扬州,是为了看那昙花一现,

朕如今也要下江南,却是为我大宋平定方腊起义的叛乱。

至于大宋的造船业,赵吉是很有信心的。

为了保证大宋漕运所需,大宋官营船场,每年都会打造大量的漕船。

赵吉的原主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吉州一年打造漕船一千三百只,明州、温州各打造六百只。仅此三地所造就多达二千五百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