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身子才好些,且早些歇息吧,公务是没有头的。”
书房内,抱石端来汤药奉给苏彦,见案上灯盏新换,不由出声劝道。
九月中旬,苏彦在修养了百日后,旧伤愈合,新伤好转。
遂向尚书台递卷宗,欲要销假复值。
后被驳回,只让他再静养一段时日。
苏彦得如此回复,初时心中欢喜,尚书台寻常恨不得不给休沐日,即便给了也寻着借口催人复值。
这厢他销假欲回,他们自当求之不得,竟复驳回,想来是江见月的意思,要他调养身体。
这样想来,自然高兴。
然细想,却又觉得不对劲。
静养一段时日。
一段时日是多久?
五日,一月,半年……无有具体归期。
苏彦觉得十分不安。
他寻来夷安问过,知晓她们母子一切安好;薛谨来看他,也和他说这段时间朝中无事;甚至杜陵邑处他的舅父赵徊过来探视他,说同女帝关系融洽。
公事除去,如此他只能思虑私事。
难不成她真要这般磨着,慢慢地忘记他,同时让他慢慢接受当下的情形。
【我想试一试,不那么依恋你把你当作唯一的日子,试一试不再全身心爱你的日子。
当年的话在耳畔来回缭绕。
夜深人静时,他在梦中惊醒。
是那年她诞育长生的场景,她说“朕崩,吾子殉葬”
;是不久前椒房殿中,闻鹤堂的侍者弹琴烹茶哄她欢颜的模样;是六月的御史台,她牵着孩子从他面前走过,除了玄金冕袍冷硬幽光和溺人章纹刺入他眼眸,再无其他……
他从榻上起身,大口喘息。
是情滋味。
是爱而不得。
是得而弃之。
是、他活该。
“皎皎!”
他低眸看地上一截如霜月华,唤她名字。
如此忐忑不安的小半月过去,在他三次上疏身子无碍,可以复职后,尚书台依旧不曾应下。
只在九月下旬得黄门传旨,让他搬回丞相府。
当日贬官三等为功曹职,摄丞相事。
如此当是她同意了。
回来丞相府这日,苏彦站在铜镜前,更衣理妆,情怯似一个少年郎。
都说年少乃情窦初开时,热烈又紧张。
但他是个例外,他的年少,从十四岁奉母命出仕立明堂,到十六岁自荐出使凉州,而后回京抗贼寇,立新朝,修律法,扶女帝,半点未沾上情之一事,不知情为何物。
但若说从未论起,倒也不是。
也有至亲,与他讲过情爱与婚姻。
譬如他的母亲茂陵长公主,便与他说,“男儿志在天下,情爱多来玄乎,你的心力自不可费于情字上。
婚姻当是你人生中最顺畅的一桩事,坊间女为妾,世家女择妻,便是尚主也可得。
总之不是你操心的事。”
他的父亲偶然间论起,“其实你母亲说的也不全对,所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若不理,何以治天下?故而你还是要挑一挑,选个心仪的人,家和万事兴!”
双亲故后,长兄为尊。
长兄道,“你同我一般便是最好,凡事随心,退而随缘,实在不可方再随势。
总之不伤
人,不委屈自己便好。”
至亲们虽各自有道,但始终秉承着一个观点,便是婚姻的主动权在他手中,由他择取,不会艰难。
是母亲最开始说的,“若论门楣权势,放眼世间,皆是配得起的。”
却未曾想到,未来的某一日,这世间女子尊贵至天家公主后,还可再上一层,乃国之君王。
他爱上一个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