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呐喊,在樊城城外响彻云霄,城内如是,城外如是,所有的宋人都是忘情的欢呼。
他们何时获得过这等酣畅的胜利?
宋人的军队,向来都不是蒙古军的对手,不是宋人比蒙古人天生少了什么零部件,而是宋朝实在太过富足。
过惯了安逸的生活的宋人,在一穷二白、为了一张羊皮都能把刀子杀人的蒙古军队面前,就好像一群肥羊。
宋人的武器比蒙古人先进,宋人的一个普通士兵的铠甲也比蒙古的千夫长装备要精良得多。
但是,宋人是募兵制,对参军的宋人军饷,而不是中国其他朝代那样强制性征兵。
一个太过文明的国家,又怎么是凶残的强盗的对手?
其实,蒙古人的可怕在于它不只拥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蛮的战斗力,而且还拥有文明民族先进高的技术。
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种人,不是年轻美丽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更加不是年迈的老人,而是这座城市的工匠艺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集中那么多先进的攻城器械来打樊城的缘故了。
蒙古军队纵横天下,难道只靠他们的骑兵?当我们客观的去看待元朝灭宋这段历史,我们会现,蒙古人并不是糨糊脑袋。
宋朝已经丢了整个北方,只剩下南边的半壁江山,襄樊就是南宋最后的一道国门!再丢的话,就是亡国的下场。
虽然不是每一个宋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宋人的文明程度,可以说是中国的整个古代到现代史上最文明的朝代,有识之士自然不可能缺乏。
自樊城被围攻,城中的气氛便尤其沉重,直到此时。
城外的欢呼呐喊传进城中时,老百姓们还以为是鞑子破城了,一个个惊慌失措,有的手脚快的,已经颤抖着往房梁上挂绳子了。
蒙古鞑子的可怕,他们即便是没见过,也听过了,无论是人还是鸡鸭,一律杀死,捉住年轻女子,往往当场就剥光了衣服施暴。
但很快,一个个兴奋如狂的宋军士兵冲进城中宣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击败了鞑子!”
也无怪他们如此疯狂,宋军和蒙古军队交锋不是一次两次,在正面对攻的情况下,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能打败凶悍的蒙古军队。
但这一次,明明是一场打得糊里糊涂的仗,却是胜了!如何让他们不兴奋如狂?
先是张群一个人牵制住了鞑子的足足一万多人。
紧接着是周虎的三千骑兵,和蒙古军队拼到最后只剩下两百多人,其余全部战死。
再接着是牛富的骑兵,也基本上被打残了,襄阳来的聂斌那边好些,他们的士气较高,损失不算大。
这次牛富一手训练出来的重盾营和火弩营也挥了出其不意的威力,他们的火弩杀敌虽不算多,但火烧人体的那种恐怖场面却是令敌人胆寒。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如果不是最后关头赶来的三百多名武林高手严重威胁到蒙古军主将史天泽,这次樊城就已经不在宋朝的手里了。
这种戏剧化的胜利,令所有的人都感到那么的不真实,直到鞑子退却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周虎的骑兵被打残,牛富这边也岌岌可危,重盾营和火弩营只有防守的份,襄阳的一万援军根本无力回天。
但就是因为对方的中军被势如破竹的歼灭,史天泽险些被擒,蒙古军不得不败退。
于是,胜利降临。
张群也是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就这么逃过一劫。
当蒙古军撤退时,他有点茫然,甚至许多鞑子在经过他身边时,只要抬抬手,就能向他进行攻击,但却没有,仿佛把张群当作了空气。
张群是强撑着站在那里的,他的内力并未达到耗尽的地步,但他的身体撑不住了。
流了太多的血,全身上下数不尽的伤口,当鞑子退时,只要有人向他出手,他是挡不住的。
那股拼命的气势没了,满身的伤,已是让他连站着都辛苦。
李志常、鲁有脚等人向他奔来的时候,张群再也装不了坚强了,就那么硬挺挺的倒下……
被群豪抬进城去时,张群接受了全体宋军的注目礼,他那身从鞑子身上剥下来的皮甲早已破破烂烂,从里到外都是结了痂的血块。
刀伤、枪伤、密密麻麻,饶是那些参加过多次战争的老将老卒,也从未见过一个人能受这样多的伤!
张群并没有昏迷过去,而是非常虚弱的躺在担架上。
耀眼的阳光,刺得他双目有些睁不开,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臂遮挡炫目的阳光,隐约间,他仿佛看到阳光之中透出的浓重血色。
所有死里逃生的宋军军士都肃然而立,望着这个全身是血,全身是伤的年轻人。
从知情人的口中,他们得知,这个人,就是在襄阳城外,单枪匹马在敌阵中杀敌过千,并生擒敌方主帅的张群!
当他们现那一架回回炮坍塌时,他们知道是来了援军,但却没有想到,他们以为的援军,竟然只是张群一个人!
一个人,要如何的胆色才敢于在面对五万精锐大军时浴血奋战?
一个人,要如何的勇武,才能在万倍于己的敌人当中力战大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