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马皇后还健在,朱标和朱雄英父子也没死,朱元璋还未变成那个一皱眉就要如麻的。
所以,这些官吏暂时逃过一劫,但将来是否会被清算,不得而知。
深吸一口气后,朱元璋看向毛骧,沉声问:
“胡惟庸最近如何?真的只是养病吗?”
毛骧神色复杂地犹豫了一下,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寥寥数页的奏报递给宋濂。
“陛下,胡学士近来性情大变。”
“他每日不是在后院池塘垂钓,就是在姬妾群里饮酒作乐。”
“偶尔也会请御医诊脉调养,可除此之外,府门紧闭,与外界毫无往来。”
朱元璋听罢,猛地抬头,虎目寒光逼人,厉声问毛骧:
“真的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
毛骧连忙起身拱手回答:“内外都有人严密监视,臣可以保证,胡学士确实未与任何人接触。”
“刚才呈上的奏报中列出的名单,都是近期想要拜访胡学士却被拒之门外的人。”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除了几名御医,胡府绝无人进出!”
朱元璋听了这话,眉头皱得更深了。
胡惟庸这小子,是转性了吗?
还是真的经历了一场劫难后,看破了红尘?
当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如今却真的关门谢客,过起了闲适的小日子?
更让人费解的是,按照文官的惯例,像丞相这样的职位,通常需要三次辞呈才能被准许离职,这也是君臣间默认的默契。
这样做,本是为了彰显君主对臣子的重视。
然而,这位丞相刚递上第一份辞呈,就被免去了职务,这未免太干脆了吧?他难道真的心甘情愿?
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胡惟庸什么时候学会韬光养晦了?
最诡异的是,胡惟庸刚刚生了一场大病,还丢了官职,现在深居简出倒也合乎常理,朱元璋也挑不出错来。
这个胡惟庸,真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明朝初期,虽然因胡惟庸突然卸任、李善长崭露头角而引发了一些动荡,但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尤其是胡惟庸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的方式,让那些暗中期待渔翁得利的人恼火不已。
他们比朱元璋还要生气。
毕竟,在他们看来,胡惟庸身为丞相,怎么能如此消极对待?
那可是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啊,应该积极行动,带领一帮人与李善长对抗才是。
可事实却是,胡惟庸府门紧闭,无人能轻易进入。
除了偶尔采购生活用品的仆人和偶尔拜访的御医外,府邸愈发低调。
渐渐地,大家也习惯了官场中少了胡惟庸的身影,甚至听到他的名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这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
李善长在丞相的位置上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手腕。
他毕竟是老臣,权力欲望虽强,但能力不容小觑。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爬到丞相高位的李善长,最近这段时间格外努力工作。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正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