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起父亲发怒的样子我就胆战心惊,绝不敢尝试触其逆鳞。”
朱标指了指朱棣,哭笑不得地说:
“你还好意思提那些时候的事,每次要不是我帮你遮掩着…”
“嘿嘿。”
朱棣嘴上偷笑,心里暗道:你哪次不是装作劝阻反倒让老头子打得起劲!
随后朱标举手示意先行,请四位跟随而进。
几人连忙再次俯首应答:
“请太子殿下先行。”
知道他们是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并且早就到达此处特意等待自己后,朱标也不再推脱:
“好吧,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随即昂首踏入这座华美的宫殿中。
见状,朱棣与其他三人交换个目光后也紧随步入大殿内。
武英殿内部庄严肃穆,朱元璋正端坐于雕饰繁复的龙椅之上审阅文书。
听到动静抬起头扫了一圈众人。
“儿臣(汤和、傅友德、李善长)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齐整响起同时跪倒一片。
朱元璋挥挥手示意免礼:
“都起来吧。”
“谢父皇陛下!”
五人缓缓起身直立等候进一步吩咐。
朱元璋踱出案前,摆摆手笑道:
“这里不比朝堂,不必如此生疏。
几位可都是咱们老熟人或是亲生骨肉,讲究这些反而显得彼此不够亲近。”
没待其他几人说话便转向一旁侍候的郑有伦吩咐道:
“给这些人搬些椅子来。”
“遵旨。”
郑有伦迅速带领手下小太监准备了几个座椅放置到位供五人落座休息使用。
朱元璋朝凳子一指,说道:
“坐下吧。”
“儿臣谢父皇赐座!”
“臣等谢陛下隆恩!”
朱标、朱棣、汤和、傅友德四人听到后齐齐拱手行礼,而后安然落座。
唯有李善长却迟迟不动,只因他身为文官,又曾受胡惟庸案牵连,心里始终忐忑不安。
想坐下又不敢坐,只能僵在原地略显尴尬。
朱元璋一眼便看出了他的犹豫,并清楚他心中所想。
于是转头对着李善长说道:
“朕既让你坐,你尽管坐下便是。
若是真有意害你,又怎会让你到这武英殿来?”
李善长闻言吓得满身冷汗,急忙弯腰回道:
“是……是臣思虑过重了。”
“不错,你确实考虑得太多。
朕既已命你做了大孙子的老师,过去的事情便早已一笔勾销,又怎会轻易加罪于你?”
听到这话,其他人神色依旧平静无波,显然都明白朱元璋口中提到的大孙子就是朱英。
然而燕王朱棣却怔了一瞬,显然对此事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