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瞧见门外笑意盈盈等待之人时,他顿时怔住,赶忙上前。
“哎哟,原来是您老!”
眼前站者竟是当今圣上朱元璋。
面对柳白到来,朱元璋笑容依旧,上下打量这位年轻人。
“记得当初你说过,凡在凤阳之事皆可来找你帮忙。
看来,咱们倒真是有缘。”
朱元璋故意以平常语气说道。
同时目光紧盯对方,意图判断其是否识得自己天子身份。
然而结果却让他略感失望。
虽说柳白系他亲笔提名的首任恩科状元,可当年封赐之际,对方居然都不敢多看自己两眼。
柳白作为来自后世之人自然知晓太祖性情乖张难测。
因此即便察觉对方身份非同一般,表面却仍旧不动声色地寒暄起来。
稍有差池,新晋状元便可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因此,当初受封之际,他根本不敢抬眸直视。
与他同科的三十五名举子,全都没敢抬头。
再者,历经五六载时光流转,柳白早将当日匆匆一瞥间所见的朱元璋容貌忘得七七八八。
此时此刻再度碰面,他又怎可能记起对方的模样?
“哈哈,老爷子您这话说得太客气了。
您能来我们凤阳考察,本身便是对我们这座城的认可,这是我们的荣幸啊!若您愿意在凤阳投些资,那咱们的百姓不就有更多就业的机会了吗!”
“来,大家别站着了,里边请坐吧。”
柳白的话语虽然透着几分恭维之意,
但他说这话时,脸上的笑容已然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习惯动作。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只是互相恭维罢了。
旁观的朱棣看到柳白那虚伪的表情时,
顿时觉得心中原本对这位治世能人的崇高敬意轰然崩塌。
“哈哈,既然县令你都这么说了,那老头子我也就厚颜叨扰了。
您先请!”
相较之下,朱棣的情绪更易外露。
而朱元璋对柳白这般表现,则要豁达许多。
作为上位者,他显然比朱棣更能体谅柳白的心思。
毕竟,一个小小的县令,在短短数年内,将原先贫困不堪的凤阳县经营到如此地步,
虽说是管理制度起了大作用,但这中间县令柳白本人的努力和付出同样不可忽略。
仅从自己获取的信息来看,
若是没有柳白四处奔波张罗,今日凤阳绝无这般景象。
所以,在他看来,柳白这份看似表层的虚伪背后,实则蕴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此人确实有着优秀的品质,竟能把百姓福祉与城市发展看得比自己的名声面子更为重要,这对于一名读书人而言殊为难得。
普天之下,能做到这点的人恐怕寥寥无几。
’
目睹柳白始终保持微笑带领前行的样子,
朱元璋心底不由自主地对他又多出了几分敬意。
“小陈,快给客人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