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用手段从附近郡县引入劳动力来服务于凤阳城,然而这些人在凤阳并非徒劳工作。
他们把赚得的钱寄回家里,那些家庭有了钱之后,自然也就具备了消费能力。”
“还是回到刚刚提到的问题,当需求被刺激出来后,各郡县则需要相应地增加生产,以满足其消费需求;而生产自然需要人力资源。
由此,循环在那些人所属的故乡重新开始运作。”
“结果就是,周围诸郡县的经济逐步盘活起来。
您若有心探查,想必不难发现,随着凤阳发展,它邻近的一些郡县税收实则均有显著提升。”
……柳白凝望着纠结于思考中的朱元璋,心中存有一丝不解:为何这位老人如此关心各地经济?
不管怎样,这正是他意在给对方制造的第一印象,让朱元璋等人意识到凤阳潜在的巨大价值。
毕竟唯有先看清这一层潜力,关于后续引资洽谈的进程方能够继续开展下去。
待到看见朱元璋进入沉思后,柳白适时补上一番解释。
此刻,那个原本还处于犹豫,试图辨别柳白是贤才抑或恶棍模样的朱元璋也顿然明晰:
倘若照此推论,则失去土地的农户除了受雇于豪绅富户外,还可以选择入工厂谋生计;同时,那些持有大块田产之人也会面临缺少佃农耕种土地的局面。
据此是否可以这样想:当工厂数目达到一定量级,甚至这些人如果欲聘请劳力帮忙耕作的话,就必须保证待遇不低于工厂工人的水准,不然无人应征。”
听到老爹分析的朱棣不由眼前一亮:按照这种推理,看来设立工厂亦不失为解决困境的一条妙策!
试问,相较于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产权兼并这项自古顽疾,直接设厂岂不是要容易得多?!
“咳咳。。。哎哟,二位啊,咱这谈话是不是有点偏题跑远了?”
眼见朱元璋父子深陷思考状态的柳白忍不住开口。
真搞不懂这父子俩怎么了?做生意的人不该专注于利润才对么?怎突然聊起了民生大计?除非他们家祖辈与这行有染?否则,通常商贾可不会考虑这些。
只要有甜头赚头,啥事都敢做!
“噢!额。。。嗯,是是是,讨论得太过深远啦。
咱们可是来谈生意的嘛!”
本来因思绪被打断差点儿发火的朱元璋,猛地记起此刻身份,于是赶忙堆笑岔开话题。
反观朱棣,悟出一些道理后再看柳白,眼中便不由多了一份欣赏敬佩的光芒——
且不论别的,就方才那番论述,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场醍醐灌顶般的启迪啊。
他甚至还觉得,这比在大本堂苦读多年的收获还要大。
这可全是货真价实的经验之谈啊!
“那个……柳小哥,如果我们也到凤阳城,您看还有什么发家的路子可以给我们指点一二吗?”
朱元璋自然也察觉到了柳白之前投来的疑惑目光。
他意识到现在自己这个“商人”
的角色可能有些失态了,于是急忙把话题引回到商业上。
招商引资,发展工农业联动模式,朱元璋很想亲自体会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到底如何运行。
“听说二位是从应天府来的吧?”
“是的,我们正从应天府过来。”
确认对方确系来自应天府后,柳白稍微皱了皱眉头。
应天府——大明的都城之地,在这里汇聚的大多是高官显宦与豪富之家。
如此一来……
“二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只赚那些有钱人的钱呢?”
想到这一层,柳白眼中陡然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
“专门赚富人的钱?”
“难道赚钱还能挑肥拣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