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开盒盖。
里面没有想象中的秘籍或珍宝,只有一卷泛黄的绢帛,用一根褪色的丝线系着。
旁边,还有一枚戒指。
陆晨先拿起那卷绢帛。
解开丝线,小心翼翼地展开。
绢帛的质地极好,虽历经岁月,却并未腐朽,只是颜色暗沉。
上面用蝇头小楷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笔迹沉稳,力透纸背,但字里行间,却隐隐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疲惫与悔恨。
陆晨目光扫过。
开篇便是:“罪人黄裳……”
果然是他。
陆晨继续看下去。
绢帛上的内容,印证了他之前的诸多猜测。
黄裳自述,他本是逍遥派传人,搜集天下道藏,编纂《万寿道藏》有功。
后来,他奉宋徽宗之命,领兵征讨在江南作乱的明教。
信中提及,那一战打得天昏地暗。
他凭借逍遥派武学,连斩明教多位法王、使者。
“……沐浴敌血,扬威于阵前,上嘉吾功,赐金封爵……”
字迹到此,带着几分意气风。
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充满了苦涩。
“……然,吾之武功来历,终为明教余孽所察……”
“……恨吾不从祖师遗训,招摇于世……”
“……明教迁怒,纠集江湖左道,远赴西域,袭缥缈峰……”
信中没有细述那一战的惨烈,只有寥寥数语。
“……灵鹫宫焚,同门凋零,基业尽毁……皆裳一人之过也!”
字迹到这里,微微颤抖,似乎能感受到书写者当时的激动与痛苦。
“……吾愧对祖师,愧对同门,百死莫赎……”
之后,便是黄裳隐姓埋名,躲避仇家追杀,同时苦心孤诣,整理、完善、创衍自身武学,最终写成那部震铄古今的《九阴真经》。
他花了数十年时间,将当年参与围攻灵鹫宫的仇家,一一找出,尽数诛灭。
大仇得报,但他心中的愧疚,却从未消减。
晚年,他寻到这处被毁的灵鹫宫旧址,将这封罪己书和一样东西,藏于此地。
陆晨放下绢帛,轻轻吁了口气。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曲折,也更令人唏嘘。
逍遥派,这个几乎从江湖中彻底消失的隐秘门派,其覆灭的根源,竟是无意间惹下的祸端。
而黄裳,这位被后世武林中人奉为传奇的《九阴真经》作者,一生都背负着沉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