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38章 目光凌厉(第2页)

第38章 目光凌厉(第2页)

这样的人仕途不会长久。

而且夏白的想法相当危险。

朱标眉头微皱,也不禁暗自苦笑。

夏白真是固执得很。

无论何时都想争辩一番,更何况现在还批评到了圣贤头上,这不是否定了天下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研究成果吗?

这怎会不惹众怒?

普天之下,敢于质疑圣贤的,恐怕只有父皇和夏白了,而父皇也只是不喜欢孟子罢了。

夏白却是针对所有儒家圣贤。

太狂妄了。

不过他也认为夏白的话并非全无道理,治理国家仅靠圣贤书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因为如此。

父皇才会特意设立翰林院。

朱标同样感到好奇。

夏白这些大胆的话究竟意欲何为?是真心为了工农,还是另有图谋?

他仔细观察着夏白,内心默默揣测。

夏白深吸一口气,明白打破士人心目中的“圣”并非易事。他此次不过是试探一番。

要使大明真正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必须动摇儒家在士人眼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和权威。

否则保守力量太过强大。

但他并不急躁,也不急于求成。

夏白微微一笑,看着赵瑁说道:“四书五经的解释一直在变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代而调整。”

“今天我就拿许多人眼中最卑微的商人来做例子。”

“自春秋起,重农抑商的思想就一直流行,农业始终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根基,这自然无错,毕竟粮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

“然而到了宋代,这种传统的经济结构首次被打破。”

“我对宋代有所了解,那时地方上开始有人质疑‘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

“这种质疑值得深思。”

“范仲淹曾说过:上为国谋利,下保家安身,周官有定制,怎能说这是末业呢。”

“叶适也曾言:压制商业、推崇农业并非正理。”

“如果只是个别人的意见,也许不足为奇,但连范仲淹这样的贤才都如此认为。”

“这就表明当时已经有不少士人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并认可其价值,从而提出不应限制商业发展的主张。”

“同时。”

“在宋朝的统治下,儒家的义利观发生了转变。”

“孔子曾讲:君子明于义,小人逐于利。”

“但从宋代开始,利与义的关系不再对立,而是走向融合。”

“苏洵曾提到:有利则义存,无利则义废。”

“从宋代起,经商不再是*事,官员多出自读书人,崇尚儒家经典重视名誉,过去只要有过经商念头的人,都会被社会嘲笑。”

“而在宋代却并非如此。”

"朝廷不再存此偏见,官员得以自由经商。"

"甚至,由于商人的地位提升,官府特意降低了门槛,允许商人通过科举入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