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元年。
大夏新帝沉迷于后宫美色,不理朝政,遂有礼部尚书龙阳携宰相于伯符闯入宫门,以命劝谏。
帝大怒,伯符举利弊,引先贤,鉴社稷。
帝以为然,涕泪横流,遂励精图治。
这是后世史书里编写的一大美谈。
然而后世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切都是皇帝为了在史书上青史留名而做的一个局。
别说是后世人,就算是当局者龙阳真人也有些难以置信。
陛下竟然算计到这方面!
龙阳此刻已经被李秦的智慧征服了。
这又是一场由李秦主导的好戏。
先是李秦自己装作沉沦于后宫中不问朝事,借助那些文臣百官之口向百姓们传播妖道龙阳蛊惑君主的谣言。
直到舆论发酵起来后,李秦再修书一封令龙阳真人去拜见丞相于伯符,联名上书,以命死谏。
李秦再顺理成章地回到朝堂上,重新参与政事。
这个计划有两个好处,其一便是如上所说,可以让李秦“身不由己”地回到夺权之中。
其二便是让龙阳真人的口碑完全反转。从一个蛊惑君主的妖道变成一个以命死谏的忠臣。
这个计划的关键之人不是李秦和龙阳真人,而是宰相于伯符。
龙阳真人一个人劝谏和于伯符带领礼部尚书一起劝谏是不一样的。
只有后者才不会让那些野心家们意识到龙阳真人其实是李秦的人。
李秦倒也不用担心于伯符对于龙阳真人的拜见置之不理。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舆论将会大转弯,反噬到于伯符身上去。
毕竟龙阳真人可是来找你丞相一起去死谏沉迷美色的陛下,而你且不去,这说明什么?
说明蛊惑君主的不是礼部尚书,而是你于伯符。
于伯符自己也应该看透了这一点,才会同意入宫死谏李秦的。
正是将于伯符算计到死死的,李秦的计划才会如此顺利,不但打消了那些诸侯的猜疑,而且现在成功回到朝堂上。
只是他现在的样子比起一个月之前消瘦了许多。
前二十日,李秦年富力强,还可以胜过那些妃子,甚至能够以一敌多,但后十日,李秦越发力不从心,时有败下阵来的困境。
后来从龙阳真人那里要了几颗培元壮阳的丹药,这才勉强顶得住。
此时的李秦完全是一副亏空了的样子,这让龙阳真人有些担心。
一念至此,龙阳便做出了决断。
只见龙阳走出阵列之中,开口道:“臣斗胆请陛下保重龙体,陛下日夜忧心社稷,臣能看得出来,陛下龙体欠安,因此臣请陛下为了社稷,保重龙体!”
一句话说出来,青玄天一脑门黑线。
其余大臣都在憋笑。
不是?那皇上龙体欠安是怎么回事你还不清楚吗?不就是沉迷美色,纵欲过多了么。
到你嘴里成了思虑江山社稷过度了,你不会拍马屁就别拍行不?
众人以为李秦会生气,却不料李秦闻言脸上出现一抹笑意,并且轻轻点了点头,似乎对龙阳真人的劝谏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