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 > 第486章 朱祁镇10兵临北京(第2页)

第486章 朱祁镇10兵临北京(第2页)

“不止文臣,武将更是如此。就连司礼监的太监兴安、金英、李永昌也都坚决反对南迁。当时孙太后拿不定主意,询问李永昌,李永昌直接回道:‘陵庙宫阙在兹,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兹,一或播迁,大事去矣,独不监南宋乎?’可见,死守北京,是当时朝中忠义之士的共识!”

听到这里,朱棣那颗冰冷的心总算有了一丝暖意。

好!好啊!我大明的臣子,哪怕是宦官,也还有这般铁骨铮铮之辈!不像那个孽障!

一想到朱祁镇那软骨头的模样,朱棣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李今越继续道:“在看到臣子们的决心后,朱祁钰当即下令,由于谦节制京师内外所有兵马,凡有违抗军令者,可先斩后奏!于谦得到授权后,立刻下令抽调大明各地的备操军,备倭军,以及运粮军,连同陈懋的浙军,火入京勤王。”

“所有部队,先到粮草重地通州集结,各自取粮,再运至北京。一口气就解决了兵源和粮草两大难题。此外,他还举荐因阳和之败被贬官下狱的石亨为京师总兵官。一番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后,没多久,于谦也升任了兵部尚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听到这一系列的安排,眼中不由露出了赞许之色。

临危不乱,有条不紊,调配合理,知人善用。

这个于谦,是个大才!

“到了九月,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帝,遥尊正在瓦剌军中到处叫门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并立其子朱见深为太子。”

“十月,瓦剌军兵分三路:脱脱不花率三万兵力,由古北口方向进攻密云,阿剌知院率三万兵力,进攻居庸关,而也先则是亲率主力,约六到九万人,绕开大同,自阳和直扑紫荆关。”

“可能有人会问,之前也先不是只有两三万兵力吗?怎么突然这么多了?而且他为什么不早点打过来?”李今越自问自答,随后又看向朱棣:“陛下觉得是为什么?”

朱棣闻言有些无语,这能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但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这还用问?打仗不需要准备?蒙古各部本就各有鬼胎,此前南下不过是为了劫掠。如今要攻打大明京师,性质就变了。也先想让他们卖命,自然需要时间去说服、去整合。”

“再者,劫掠和攻城完全是两码事。劫掠只需带上小股精锐骑兵,打了就跑。围攻京城,哼。”朱棣不屑的冷笑了一声:“古人云‘十则围之’,人家蒙古人是读的书少,不是傻子,他此前手上就那么些人,想要攻城自然不够,加上又有所损耗,自然要优先补充兵源,在整合蒙古各部,集结更多的兵力,这么点时间,已经算快了。”

李今越闻言也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过也先耽搁的这段时间,恰好给了大明难得的喘息之机。等到也先在汉奸喜宁的带路下攻破紫荆关,兵临北京城下时,北京城内,也已经集结了二十二万大军。”

“虽然其中正规军不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地响应大明号召,自愿前来保家卫国的百姓、典吏、生员,虽然说明军的数量似乎占优。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北京城有九座城门,二十二万大军,听上去很多,可每个门可以配备的守卫兵力也就在两万左右,瓦剌军完全可以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朱棣眉头紧锁:“所以,这于谦是如何安排的?”

李今越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当时,总兵官石亨主张,全军坚守城内,坚壁清野,依托城墙工事固守,以逸待劳,等待勤王援军赶到,再里应外合。而于谦则认为,坚守不出只会助长敌军气焰,令我军士气低落。于是他力排众议,下令:‘城外列阵迎敌’‘城外军禁止入城内’”

听到这个布置,朱棣的眼神瞬间亮了。

李今越笑问:“陛下认为,这个布置如何?”

朱棣闻言当即笑道:“这自然是要逼迫也先与明军作战。毕竟,蒙古军虽然不善于攻城,但不代表人家攻不下来。你刚刚不是也说了吗,若我等坚守不出,也先可以通过其他城门牵制,而形成局部优势的兵力。”

“今越可还记得,我等在幻境中是如何攻下清妖城墙的?是你们在登上城墙后,用火力撕开了口子,情况跟现在像不像?”

“只要敌方登上了城墙,弓箭,火炮以及其他守城器械便用不上了,只能与敌人肉搏。而攻城方在撕开口子后便可以逐渐增加登城兵力,届时,九门只要一门被破,也先大军便可鱼贯而入,而另外几门的守军士气便会大大跌落,再上演一场土木之变。”

“而且就算无法攻下北京,瓦剌军还可以通过肆意扫荡来获得更多的补给,而北京城门被破,对于大明威望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而于谦此举,将战场摆在城外,便是逼着也先与我大明主力决战!我军背靠城墙,既可以防止我军被瓦剌骑兵迂回包抄,又能得到城头炮火的支援,此消彼长,胜算大增!若是条件允许,出城作战自然是比固守城墙更加有利。”

李今越闻言也是笑了笑,说道:“不错。而接下来,便是在明朝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北京保卫战了。”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dududu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