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到丹炉前,借着铜壁映出的模糊倒影,缓缓牵动嘴角,不多时,便又成了那副人人都熟悉的温婉模样。
此后数日,药事堂的苏菀师姐一如往昔。待人接物,言笑晏晏,分毫不差。
只是偶尔有人看进她那双眸子,总会觉得里面空落落的,像一口照不见天光的古井,再无涟漪。
药园角落处,余幸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那道身影。
她常避开众人,独身伫立在田垄之间。山风卷起她素色的裙裾,人却如一尊石像,久久不动,像是神魂早就游离天外,只留下一具空荡的躯壳。
余幸默然旁观,只是将手中药锄握得更紧了些。
有些事,不必问,也无需猜。
对那等高高在上的林渐师兄而言,苏菀师姐从来就不是什么道侣。
她更像是一件被精心挑选的长物,需得时时擦拭保持无瑕的光泽,用以点缀门面。
可以是一件新裁的袍子,也可以是一柄出鞘的灵剑。
而长物之上,不容纤尘。
余幸死死攥紧拳,任凭指甲深陷掌心皮肉,唯有这股痛楚,才能让他稍稍清醒。
林渐。
仅此二字,便是一道无可逾越的天堑,横在眼前,迈不过去。
于是那无处宣泄的怒意,那说不出口的怜惜,连同那份不该有的妄念尽数沉入心底。
日复一日,反复熬煎,最终酿成一壶烈毒。
只待天时,便要破釜而出。
连着晴了四日,第五日酉时,雨水终究是落了下来。
起先是牛毛细雨,斜斜密密,不多时便成了势。雨幕垂天,将远山近景都浸染成一片灰翳。
余幸收拾好工具,踩着泥泞的田埂往木屋走,脚下“吧嗒、吧嗒”地溅起些许泥星。
路过那方早已荒芜的废圃时,他脚步一顿。
雨声淅沥之间,夹杂着一丝极细微的动静。
那声音断续传来,被雨水冲刷得时有时无,倒像是什么人缩在暗处,正强忍着不敢放声的低泣。
他循声望去,视线穿过雨帘。
那座塌了大半的花棚底下,果然蜷着一道纤细的身影。她将脸尽数埋入膝间,唯有不住抽搐的双肩无声诉说着她正在承受何等的痛苦。
雨水打湿了她平日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云髻,几缕青丝狼狈地黏在颈侧,愈衬得那截脖颈愈雪白,也愈脆弱。
整个人,就如一朵被风雨打残的琼花,零落于泥尘。
那压抑至极的哭声,细细碎碎,像一把锥子,就这么直直扎进了余幸的心口。
余幸不去想她为何而哭。
是林渐也好,是这吞人的宗门也罢,此刻都不打紧了。
他的眼中只剩下这冰冷的风雨,要将她一点点吞没下去。
那一刻,余幸再无别的念头,转身便走。
雨中往返,不过数十息的工夫,再回来时,他手中已多了一件浆洗干净的粗布袍子,外加一杯尚在温着的热水。
余幸走到花棚下,脚步放得极轻,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
他未一言,只是将那件尚带着自己体温的衣衫,轻轻复上她颤抖的脊背。
动作轻缓,有如为一件珍贵的瓷器拂去尘埃。
肩上一沉,身上一暖。
苏菀的哭声霎时便断了。
她僵了半晌,才缓缓抬起头。
一双被泪水浸得红肿的眼眸中,清晰地倒映出一个沉默的身影。
余幸没有作声,只是俯身将那件粗布外袍又为她拢得更紧了些。
这点细微的暖意,落在那早已摇摇欲坠的心防之上,恰好凑成了压垮堤坝的最后一根稻草。
“呜……”
一声压抑许久的哭腔自喉间滚出,再也收束不住。苏菀猛地回身,一头扎进眼前这人的怀里。
她死死揪住他胸前的衣襟,将脸面深埋其中,仿佛将死之人抓住了得救的机会。
这些时日里所有说不得、道不尽的委屈与苦楚,此刻尽数化作滚烫的泪,汹涌而出,浸透了那片粗糙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