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宋氏见了他,便觉得可怜兮兮的,遂嘘寒问暖,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
&esp;&esp;知道谢姝宁拜了云詹为师后,更是让人拣了时令的新鲜瓜果蔬菜,做了好一桌农家风味的精致小菜,众人都吃得很高兴。席散后,宋氏则悄悄去问过了宋延昭,云詹先生既收了阿蛮为徒,那能不能也一道教授谢翊。
&esp;&esp;宋延昭知道她是一片慈母之心,但仍旧只能给她泼了冷水。
&esp;&esp;“云先生旁的都擅,但唯独不擅举业。你若想让翊儿走正经仕途,还是崇熙书院一行最佳。”
&esp;&esp;都是江南长大的人,当然清楚崇熙书院的本事。
&esp;&esp;宋氏听了也就歇了心思,想着待秋日,就送谢翊去江南。又想着女儿能得了隐世高人的青眼,极难得,欢喜得很。
&esp;&esp;谢姝宁却有些惴惴不安。
&esp;&esp;她不知道云詹究竟能教自己什么。
&esp;&esp;舅舅虽然将云詹的本事说得天花乱坠,但未亲眼目睹过,她到底是放心不下。
&esp;&esp;不过很快,她就亲眼见识到了。
&esp;&esp;第一次,她只是跟在云詹身侧,旁观他给云归鹤授课。
&esp;&esp;她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觉得估摸也就是学着书本上的东西,不外乎家国之事。
&esp;&esp;可谁知,才听了几句,她就愣住了。
&esp;&esp;这一堂,学的竟然是堪舆之术!
&esp;&esp;——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esp;&esp;其间深奥,囊括的知识之多,皆叫谢姝宁忍不住咂舌。
&esp;&esp;第二次,云詹就又说起了排兵布阵之法。
&esp;&esp;谢姝宁这才惊觉,云詹此人,腹中必有乾坤。历史典故、风俗见闻、兵戎战事、寻龙觅水,在他这全是信手拈来,仿佛根本不必思索。谢姝宁吃惊不已,也激动不已。
&esp;&esp;她终于明白了舅舅的意思。
&esp;&esp;也终于明白了云詹并不愿意收她为徒的心思。
&esp;&esp;她终究只是个女子。
&esp;&esp;但谁也不知道,她这一世并不愿成亲生子,从此相夫教子碌碌一生。
&esp;&esp;能跟着云詹学习,此刻的她,十分庆幸。
&esp;&esp;宋氏在田庄上住了三夜,便启程回府,谢翊兄妹则多留几日。
&esp;&esp;谢姝宁跟在云詹身后转,恨不能将自己变作云詹身上的尾巴。
&esp;&esp;而云詹也惊诧地发现谢姝宁汲取知识的速度之快,有些骇人听闻。
&esp;&esp;他翻箱倒柜寻出来的艰涩古籍,只给她看一遍,她便能准确无误地背出来。
&esp;&esp;好在她只是会背了,内里的意思仍需要云詹细细讲解,云詹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可差点就以为自己收了个多智近似妖的姑娘当徒弟,幸好只是过目不忘。
&esp;&esp;谢姝宁便日日听云詹讲古。
&esp;&esp;宋延昭闲来无事,偷听了一回。觉得晦涩难懂毫无兴趣,实在是不知谢姝宁为何津津有味。他原本可只是想让她跟着学些谋略手段,将来能在内宅中看事如透。所向披靡罢了。谁知,她竟学起了旁的来。
&esp;&esp;他便转身去揪了贪玩的谢翊。拘着他念书。
&esp;&esp;结果没念几日,舅甥两个就一齐钓鱼摘果子,根本忘记了还有念书这回事。
&esp;&esp;直到谢姝宁跟谢翊要启程回谢家,宋延昭才看着小外甥被晒得黑乎乎的脸暗忖,自家妹妹可千万不要动家法才好。
&esp;&esp;但这回,他是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