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村里人说的话,他只当听不见,只笑笑就当回应了。
“老王氏,你孙女干什么嫁那么远,你心里没数啊?你当初可是收了你孙女婿五两彩礼呢,村里谁人不知?现在叹气,当初你收彩礼的时候,可开心了,笑的跟花一样,你要是疼你孙女,也不至于让她嫁那么远了。”
一个跟老王氏不对付的老妇,撇了撇嘴,怼道。
“哼,我都是为了她好,我孙女婿家里日子过的宽裕,肯定会善待我孙女的,要没我,她只能嫁在咱们连山镇,吃糠咽菜,该感谢我才是。”
老王氏丝毫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只是后悔把孙女嫁早了。
这里姑娘大多数都是十四十五成亲,她孙女十三就定下了,一到十四就嫁到临县去了。
老王氏当真是一刻也不想留。
多留一天,就得多吃娘家一天饭,对于抠搜的老王氏来说,简直就是要她的命。
“嗤,当谁不知道似的,那何家小子来接亲的时候,病的都快死了,是被家里人架着来的,只怕你孙女嫁过去就是为了冲喜吧。”
老妇嗤笑一声,戳了老王氏的心窝子,她感觉自己的脸被打的啪啪直响,眼瞅着两人要吵起来。
村里其他人赶紧将她们分开了。
一个站最左边,一个站最右边,中间简直隔着十万八千里。
就是吵,也互相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直接避免了一场纷争。
“哎哟,这是来接亲了?怎么这么早?”
“是啊,还没到时辰呢,来早了吧。”
添妆礼
“吉时没到,来这么早不吉利啊。”
“不是啊,你们快看,他们像是来送添妆礼的,前头那个是福宝医馆的家丁呢。”众人的视线被从村口走来的队伍吸引住了。
总共六人,每人身上都挑了个担子。
且都身穿红色衣裳,担子上的盒子也都刷了红漆,或者盖了红布。
在村里人的嘟囔下,他们走到老陈头家门口。
随即,站在前面的家丁拿出一张红纸,大声的念着。
“大师兄胡禄寿为师妹添妆,青玉镯一对,红布一匹。”
“二师兄陶愠枳为师妹添妆,头面一套,玉扇一柄。”
“三师兄王煦茂为师妹添妆,银子八两,金花生两颗。”
“四师兄魏泽言为师妹添妆,鸳鸯绣被一张,同心结一对。”
“江家添妆公牛一头,凭此纸契可去万路街找刘姓卖牛人领取,外加羊脂玉佩一对,嵌玉珠绣鞋一双。”
“仁爱医馆添妆,白银八十八两,金钗一支,胭脂水粉一盒,绣金丝盖头一张。”
周遭的人,都被添妆礼给震惊到了。
他们虽然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可也没见过这么大阵仗啊,添妆礼不是金就是银,甚至还送牛。
我滴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