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的那天起,她就发誓,只要夫君不打死她,她都不会跑。
谁知,抱的期望越小,嫁的人反而越好。
她的夫君从未打过他,甚至家里最穷的时候,把粮食分给她吃,还怕她伤着身子,影响寿元,不让她多生孩子,若不是她求着,只怕同土这孩子都生不出来。
婆婆对她也好,嘴巴坏,但心是软的。
妯娌相处的更是和睦。
孙平梅早就拿公婆当亲爹娘了。
江家就是她的家。
至于铺子外面的,在她眼里连铺子的常客都不如。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孙木根两口子知道,这嫁出去的女儿,终究是白养了。
两人在家日日骂着,什么白眼狼啊,畜生啊,遭瘟的贱丫头啊,类似的骂人话没少说。
奈何镇上的孙平梅根本听不到,就算听到她也不在意,她现在的日子过得别提多舒爽了。
彼时的连山镇,城外的百姓堂刚好开业了,消息传到县外,府外甚至是省外,东西南北涌来许多穷苦百姓。
他们得知百姓堂之后,个个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想求百姓堂的庇护。
因为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尤其是今年,收成不好,靠近北边的更是旱了一年,以至于不少人卖掉年幼的女儿,好让一家子活下去。
这些可怜的姑娘,被辗转多个地方,最终被江欢愉买下,还帮她们脱了奴籍,让她们留在百姓堂干活,每月的工钱,她让管事帮忙攒着,等她们长大再一起给她们。
月中江同土成亲时,百姓堂已经挤满了人,许多人没地方住。
一文钱的屋子哪怕六人一间,都住不下了。
江欢愉只好另外又租了两处宅子,才把他们全部接纳。
不至于让他们大冬天没个住的地方。
百姓堂正式开始运作,成亲后的江同土仿佛一夜之间从孩童变成大人。
整个人都成熟不少,他与亲哥江同火和江欢愉,把百姓堂经营的很好,无家可归的人,自此都有了家。
也有了可以赚钱的工作。
人人都想着,只要努力干,就能攒下钱,离开百姓堂,买地盖房,重新生活。
事实,也确实如此。
来年春天,一下大雨冲破了河堤,江欢愉三兄妹找到孟不咎,提议百姓堂出人来修缮河堤,早就被江福宝打过招呼的孟不咎很是配合。
这事,对他来说有利无弊。
免去百姓徭役的苦,同时县衙也省钱了。
对三兄妹来说,好处更多,借着要修河堤的名义,他们在汝陵府拉到不少善款。
这笔钱用来支付工人修河堤,比徭役给的多,还没那么苦,想不干就能走,永远都有人顶上,甚至银子还余了几百两。
百姓堂的账上永远不缺钱,只用了短短半年,就不用江家贴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