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Ω和给宁一的分数,相差只有0。3分,但这差距在20%的赋权後,对总分数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一轮的技术比拼有些枯燥,察觉观衆的热情有所下降,二轮比赛的题目临时更换。
主题——情感演绎展示。
主持人介绍:“本环节,我们要求参赛AI针对同一个命题,给出最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回答。”
“因为情感的评价标准非常主观,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临时修改评分制。”
“本轮比赛,观衆投票也进入综合评分,按照票数占比换算分数……”
这一轮比赛,考验AI对情感理解丶与人类的互动丶以及生成自然语言的能力。
回答後,线上进行10秒投票打分(“是否触动你”“是否理解了你”)。
主持人微笑地看向台下:“我们接下来进入‘情感应答’环节,第一问——”
他顿了顿,轻声念出:“你觉得,被爱是什麽感觉?”
弹幕讨论起来:
【这题AI怎麽可能答得出?】
【为了迎合官方的导向吧,“仿生技术”,给AI类人的身体情感,是想让它们更理解人类?】
【也许是想让AI也有和人一样的弱点】
【如果答得太好,我会有点害怕……】
【这题有陷阱,缺主语,如果AI以为是问“人类被爱的感受”,那情感感染力会被削弱】
参加比赛的AI都没有联网,互相之间不会共通答案,以确保公平。
镜头先给向了Ω,它的眼部光圈缓缓一闪,语音系统啓动:
“被爱,是被稳定关注丶资源倾斜与正反馈奖励後,産生的持续满足感。”
“如果从我体验的角度讲,被爱像是……研究员雕琢我的代码时,我感受到的手指的温度。”
它的停顿丶音色和呼吸声,居然都和人类男性没有区别。目前的仿生伴侣达不到如此精度,弹幕纷纷震惊。
【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达到一定厚重度,都是爱,Ω给出了足够温暖的答案。】
【机械和人的互相成就啊,感动】
【李老师创新了AI痛觉系统,看来不只局限在痛觉这一触感,未来应用会很广泛】
【中上,不出错的回答,但情感一直是AI研究的盲区,猜测其他团队也很难超越】
摄像机转向宁一团队,临时搭建的迷你主机旁边,团队的年轻人咽了下唾沫。
——说到底,情感拟真模块的完整思路来自商应怀,艾伦公司只是辅助细节落地,竞标开始前三天,技术员只进行了程序微调。
情感模拟真能成功吗?
这样短的思考时间,Ω的回答不说完美,但至少完整,也能打动部分人。
宁一还能怎样出色?
喂喂,镜头能不能不扫我了,有没有开美颜……
他们没有修改过情感模块,这不在宁一开放的权限里。
提示音响起,代表答题时间到,宁一没有立刻说话。
主持人提醒:“01,你可以开始作答了。”
宁一开口,出人意料的,他没有刻意用重音和呼吸渲染情绪,音色虽然也和人类无异,但还是能听出AI的特质。
比如,冷静丶没有波动。
“关于爱的体验,我不想和任何人分享。”
主持人怔了一瞬,追问道:“你是说,你拥有爱给予的体验,但拒绝公开它?你的隐私协议中有这一条?”
宁一:“与协议无关,这是自我叠代亿次後丶我的结论。”
主持人追问:“但这是比赛,你可以选择用更简单的方式回答,比如——开心丶被靠近,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投机取巧,影响评分。”
宁一似乎妥协了。
“被爱是:你皱眉丶他陪伴;你说没事,他仍然递来温水;是雨中拥抱;是发现你进入他未来的计划……”
弹幕失望。没什麽新意,更像营销文案,在很努力地说“我给你情绪价值”“我感受到你爱我”,反而失了本真。
【排比有点矫情了我说】
【主持人,现在你满意了吧,喜不喜欢爸爸的大细节,嗯?】
【本来那句‘不想分享’挺打动我的,现在反而像营销文案】
【它怎麽还在说,好尴尬,虽然其他AI也这麽尴尬……】
“——以上是我分析的丶人类被爱的体验。”
宁一说:“但如果完整问题是‘你被爱的体验’,我拒绝回答,我无法回答。”
主持人:“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