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生活系玄学闹剧
电影在克拉克回洛杉矶的第三天制作完毕。
总算赶上密特朗私立学校4月8日的校庆,因为拍电影,他们的戏剧社耽误了节目排练,按照之前和校长说好的条件,改为校庆时在他们的礼堂播放电影。
本来克拉克只想邀请内部放映一下,等两年後这些主演出了点名气,再将片子卖掉,既然密特朗的兴致那麽高昂,他也乐得同意还好电影质量不错,看不出是用2万块钱拍的(),不至于丢他的脸。
这所学校从上到下对这件事的热情远远高出了克拉克的想象,又是印海报,又是给一些杰出校友和扯得上关系的知名社会人士发邀请函,这年校庆的参与热情明显比往年高上不少,戏剧社的老师亨特私下告诉他,校长还邀请了洛杉矶教育委员会和几个慈善家。毕竟是洛杉矶本地稍有些名声的私立学校,密特朗也有不少人投身了电影工业的校友,这些人也联络了几个,为了把热闹搞大,他们还邀请了当地的媒体主要是校董们不想放过这个给他们赚取名望的机会,本来简单放场电影的事,被他们以借慈善之名用来扩展交际去了。
有这种机会,身为协会委员的琼斯医生不忘通知国际学习障碍协会IDA:“说不定能得到一些募捐。”
除了克拉克之外,唯一抢先看过电影的蒂姆伯顿也显得非常兴奋,他声称他已经把他个人动画短片的剧本和分镜稿都完成,他和他的小夥伴已经准备好,就等迪士尼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後投钱给他拍片。
“这部电影在影院公映後完全能取得不错的票房。”他当时那麽说的:“他们一旦点头,两个月我就能把我的动画短片做出来,最慢暑假时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了。”
克拉克不想再打击他:“或许。”
迪士尼不是没人欣赏他的作品,里面多的是行家,但他们完全不知道该拿那部《Vi》该怎麽办既然不知道,那就束之高阁吧。
电影完成後就被克拉克甩给鲍姆,仿佛之後的一切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就他看上去最轻松悠闲。他听闻共事过两部电影的哈里森福特在《银翼杀手》剧组和导演矛盾激烈,还有兴致去围观拍摄。
当红气盛丶脾气不好的哈里森福特,遇到刚从欧洲初来乍到,却坚持自己权威的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只能说,有些人天生性格就不对盘。
克拉克怀疑斯皮尔伯格是故意的,他脾气在导演里算好,和福特也相处得极差,于是就报复性地把福特介绍给了真正脾气差的雷德利斯科特,这下,福特可是被治得苦不堪言了偏偏福特在这件事上,还欠了斯皮尔伯格人情。
克拉克只是围观,片场的火药味都能冲到他身上。
斯科特认为克拉克不应该在这里。当时他们正在拍一个哈里森福特的特写镜头,然後斯科特突然从导演椅上跳了下来,要让一旁的克拉克离开。
哈里森福特觉得斯科特是小题大做:“他就是看看,有什麽不可以!来探班的人多得是!”
即使克拉克在福特的前两部电影里的职位不高,但他背景特殊,又总是跟在导演身边,两个人也算熟悉了,他和福特打了个招呼,自然能随便过来看看。何况《银翼杀手》配备的主创团队,除导演外,其它人不是星战剧组的原班人马,就是当年为星战工作过的福克斯前雇工,他们跟随小艾伦拉德出走福克斯後就一直依附华纳,《银翼杀手》正是拉德影业和华纳的合作项目,有这层关系在,福特认为自己的分量和面子在剧组里是绝对说的上话的,在他看来,斯科特故意就这点小事找他的茬,借题发挥。
性格不好归一方面,但以演员的标准衡量,哈里森福特的性格算是这个群体里少见的讲义气的实在人。实在人加脾气火爆,往往就会给人形成固执的感觉。
而这种固执由一个志得意满的演员撒到一个导演头上,尤其是以外来者身份急于掌控整个剧组的导演头上斯科特哪怕刚来好莱坞,但别忘了,他可是另一个有片场暴君之称的导演。
剧组的人对他们又杠上的事见怪不怪,纷纷立刻小心翼翼地自动退散躲开。
斯科特扔下扩音话筒,大步流星走到福特跟前,暴怒咆哮:“他不应该在拍摄现场!他在场会分散工作的注意力!”
福特前侵身子,暴躁地吼回去:“你说谁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真工作,只有你在东张西望!”
斯科特立刻脸色大变,这哪是一个演员会对导演说的话!已经不是可以用耍大牌来形容了,完全就是目中无人的嚣张!
福特才懒得管斯科特怎麽想,转头就走。
克拉克站在原地,尴尬极了。
他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一下子也有茫然。在好莱坞,会和他不客气的人还真的没有,连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从来也都是好声好语和他说话,他毕竟不是什麽需要努力往上爬的人。本质上来说,他就是一个上流社会来玩票取乐的有钱少爷,还是在文化界很有来头的那种,即使克拉克并不感冒那只是他爸爸把自己浮夸的价值观强加到他头上在理查德兰恩看来,好莱坞就是一个挺好玩的游乐园。既然克拉克不喜欢自己的出版事业,作为一个自认为曾多次挽救险些走岔路的儿子的父亲,总得找个适合他的地方打发他一边玩去吧?
但今时不同往日。
斯科特当然不会给克拉克好脸色,他连表面功夫都省了,很不客气地朝克拉克做了一个挥手走开的动作:“你现在最好立刻离开这里!现在!”这算是下驱逐令了。
“哦,别这样,雷德利。”也就是这时,小艾伦拉德及时分开一边探头探脑的工作人员,出来解围,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居然会出现在片场,还真是让人意外,不过这也变相说明了这部片子有多难搞定从头到尾,全部都是由各种波折和麻烦堆砌而成的。
“嗨,拉德先生。”克拉克看了他一眼,打了声招呼。
“你好。”拉德扭头又转向雷德利道:“你瞧,克拉克是个好孩子。”拉德以前在福克斯主管创意事务,和克拉克的父亲认识,不过并没有什麽深厚的交情。
克拉克的嘴角抽了一下,但哈里森福特停留在过去的老印象居然让他也跟着点了点头。
拉德笑道:“他参与过近两年最卖座的科幻电影,或许剧组有合适他的工作,毕竟哈里和他已经有工作默契了。”
“但是,”克拉克可没兴趣,何况在他看来,演员居然挑战导演的权威,本身也是不对的:“我之前找你们公司实习,你们已经拒绝我了。”所以他不得不自己去拍一部电影应付。
“哦,是吗?你当时应该直接打电话给我。”拉德当然也只是随口一说:“最近你看上去还挺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斯科特再怎麽样,也不会落老板的面子,但他更不可能低头,也没心情听他们继续扯淡,朝拉德点了点头,冷着脸走开了。
克拉克收回视线,耸耸肩:“我喜欢科幻题材,尤其这部电影的原着小说很不错。”
“这将是一部好电影,没有任何理由该失败。”拉德:“你看,我已经掌握了怎麽处理这两个人关系的窍门了。”
克拉克看看左右,识趣地不提导演和主演令人牙疼的恶劣关系:“电影上映我一定会去电影院。”不忍心打击你,这部电影注定失败的,克拉克心想。
《银翼杀手》很多时候甚至超过《星球大战》,被评为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但却无法改变它就是一个扑街货的事实。
它在1992年和2007有过其它剪辑版本的重映,帮它多赚了500万左右,但在82年新鲜出炉时,恰好和开挂的《ET》档期撞车,票房也不过是2758万而已。
电影的分成方式多种而复杂,票房之外的周边附加産值,例如录像带收入丶电视播放权丶玩具模型一类的收入总是要比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来的可观的多,即使是80年代初并非普遍如此,票房收入还是大部分电影的大头,但科幻电影却是个例外,虽然不如後世,附加值动不动占到总利润的70-80%,那也已经是一个相当让人咋舌的比例了,绝对要比单纯的票房收入来的高。然而,即使是现今的电影人受时代制约,他们还没有彻底看清这个趋势。所以才有了福克斯为了省一点导演片酬和票房分成,居然答应将星战周边收入全归于卢卡斯一人的举动。简直错到了极致,那可是星战!直到新世纪,星战系列的周边,就累积吸金超过270亿美元。
当然,想要如此赚钱,前提是电影本身必须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有一批狂热的粉丝支持。
虽然片方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分账方式,但除了少数票房走向怪异的电影,大部分还是殊途同归的。如果一部电影只算北美票房,若不计周边收入,差不多即是票房的13减去成本,若略有盈馀才堪堪回本。因为票房收入起码有35%被院线分去,要是片方分账模式选择并非最优,院线可能拿到近50%,剩下的五六成票房,拿起码中上投资规模的商业片举例,包含拍摄成本丶将近拍摄成本一半的宣传成本丶大牌导演和主演的分成丶税款。。。,这样算下来,拍摄成本低于票房的三成才算在本土赚了,而海外票房分账和周边利润就归电影纯利润里了。很不幸,《银翼杀手》请了除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之外,目前上升最快科幻片导演导演《异形》系列的雷德利斯科特;目前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科幻动作明星哈里森福特,并以最高的重视度来打造这部电影,成本预算就高达2800万,比票房还多100万,不用计算也知道它已经亏到姥姥家了。而想要靠周边弥补亏损,基本很难达到,毕竟是80年代初的环境,电影本身没有造成巨大影响力,其它都是空谈。
本片最大的冤大头,即是制片人名单上以大投资人身份位列其中的“RunRunShao”香港的邵跑跑。别看邵大亨对自己在香港本土的电影公司精打细算到抠门的地步,衷情于低成本电影,一套服装用几十年,布景道具用纸丶布和泡沫搭,演员工资领职工薪水,近年邵氏式微也一副风轻云淡丶随之任之的态度,但动起真格来也是一掷千金的。大亨就是大亨,在好莱坞其它的风投都对《银翼杀手》扭扭捏捏地避闪时,他坚持相信自己的眼光,豪爽大胆地出资接盘了这部差点夭折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