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天!这音乐
眼前满是轻微荡漾的粼粼波光,让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满足的叹息这音乐,对他们来说简直来的太及时了!正是现在他们无比需要的像颗分量刚好的圆润鹅卵石,稳稳砸中了心灵的柔软之处!那感觉不能更舒坦又像在炎热的沙漠遭遇了一片绿洲。体验了刚才的痛苦,现在的一切都实在是太美好了(哪怕画面里其实是条扔满杂物的水沟)
不少人之前还从来没有发觉,原来他们以前认为的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钢琴曲是那麽富有触动感观衆们感慨刚才被深深伤害的身心似乎瞬间被治愈了。
此时,水中映照出一张男孩富有鲜活生气的脸。
他自然就是本片的主人公,考了2分的肖恩了。观衆们无不失笑地想尽管这孩子不是那种可爱机灵的类型,但此时却怎麽看怎麽讨人喜欢。
春日金灿灿的晨光下,男孩趴在地上用网兜捞起水里的蝌蚪,倒进透明水壶里,盯着里面游动的小生命调皮纯真地笑。
画面是如此赏心悦目无论是色彩丶构图还是光影每一处都让人感动!
“那个色调和画质你是怎麽做到的?”萨拉特张了张嘴,忍不住问道。那种鲜艳饱和的色泽,这分明是动画才能做到的颜色质量啊
“最昂贵的设备丶最新型的胶片丶擅用滤镜丶还有些冲印的小手法这些都不重要。”克拉克深沉道:“其实就是我技术好。”
少来
彩色老电影的色彩,哪怕是好莱坞顶尖大制作,在80年代中期之前,在後世看来,不是过于灰暗就是色彩又浓又旧,皮肤不是被反光板打得煞白丶“圣光”环绕,就是或发红或发黄丶或棕黑或紫青,都特别low。固然有电影拷贝陈旧色彩失真的原因,主要还是时代制约了技术和审美,拍摄者实在想象不出更理想的效果会什麽样在後世看顶级大片和艺术片的蓝光修复版,诸如《银翼杀手》丶贝托鲁奇丶科波拉等大导演在80年代左右拍的电影,虽然细微之处仍略有点年代感,但其实也不是那麽明显的,固然古早的胶片和设备不争气,但凭导演及摄影师的审美眼光和技术水准大致还是能拉回来的,但这种能力,当今凤毛麟角。连卢卡斯和斯科塞斯都特别痛苦如今的电影无法调色这个问题。
说回调色,就凭现在的电脑技术,做个剪辑都不可能,现在所谓的电影剪辑就是用剪刀胶布对素材剪剪贴贴的手工活哪怕调色系统比电脑剪辑出现的早那也是3年後的事了。没有调色软件,自然没有延生出调色师这种至关重要的技术工种,想给电影“补妆”,基本别想了。
这场戏只花了短短一分多钟,就让所有人沉醉于片子不可思议视觉效果之中,还真是令人意外啊!随着剧情进行到肖恩被司机逮上校车,这些前来观影的内行们猛然惊醒,并讶然发现自己原先对这部片子已经划叉实在错的离谱:因为先入为主的一些想法,他们居然搞错了导演的意图,居然和那些观衆一样,被带跑了。他们不由纷纷悄悄调整坐姿,开始认真对待:水沟里的蝌蚪对应之前的扭动密集字符这些都是故意安排的细节啊又是为了指向什麽呢?这部片子其实不简单,拍得足够精美丶细腻了。
有种说法,一部电影开头5分钟内吸引住观衆,那麽它就成功了一半,虽然有些以偏概全和夸大,但这其实也是基本正确的。正如美剧5分钟要有个小高丶潮,10分钟要有个大高丶潮一样,都是在商业化中摸索出来的。但开头5分钟理论与其是说一种模式,到不如说是对商业电影整体节奏的把握能力上的追求。
故事说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故事本身怎麽样,同样的故事有不一样的诠释手段,全看叙述者是否能在恰当好处地抓住每个高丶潮剧情点,合理编排控制节奏,使原本的故事显得更加流畅丶触动人心,从而控制观衆的情绪把他们吸引到剧情里。尽管本质上目的是为了讨好观衆,并不一定能真实并完整地表达原先真正的意图,但出于商业考虑,大部分情况下,妥协让步的往往是原来的理念意图。这也是为什麽很多导演的作品,观衆最喜欢的和他本人最满意的往往不是同一部的主因之一。但这部片子,不管是否如此,无疑已经开了个好头却也仅限于这五分钟。
原先故事本身在情节设置上并没有什麽特殊之处说得通俗点,就是完全在预料之内。尽管情节完全没有展开,但光看前5分钟的拍摄手法,稍有些专业知识的人就已经猜测到这个故事99。9%有会有个happyend。直到目前为止,这部电影虽然有个很特别的小清新开篇,但其实一切仍在规律之内按照规律来,也没什麽不对,可要是加上节奏和过渡没有掌控好,叙述生硬丶情节拖沓,人物脸谱化等毛病,那就导致拖累一个好题材了。所以即使原片在印度本土颇受欢迎,世界范围内也触动了不少人,但电影本实在有很多不足和印度电影非常容易犯的通病,克拉克自然不会去重蹈覆辙。
随着时间的继续,银幕上,校车上的孩子们嘻嘻闹闹,车窗外街景飞逝而去电影外,密特朗的一些孩子正忙着在画面里寻找他们自己,他们惊奇地发现,所经之处,都是那麽熟悉,竟全是现实中校车的固定路线。还来不及感叹,画面中水壶的特写镜头突然産生了变化,瓶身棱角开始像水波一般扭动,渐渐进入了白场。
随着雪白的画面里进入一条造型逗趣粘土蝌蚪,镜头跟随往下,一个色彩斑斓的粘土水底世界展现在了观衆面前粘土丶水彩丶蜡笔丶怪诞的涂鸦构成了天马行空的片头,流畅的转场让人在肖恩奇幻的异想世界里险些迷失方向,只是这个画风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可爱归可爱,怎麽总觉得有些算了不管,反正挺有意思的。
“但愿能糊弄住他。”蒂姆朝克拉克打了个手势。
克拉克瞟了眼那位老兄,显然这就是迪斯尼动画工作室里能决定是否给他投拍动画短片的人汤姆威赫特,迪士尼影视制作部门的二把手,主管创意发展。没听过?那不奇怪,此人两年後就离开了迪士尼,克拉克对他的了解也就是他这一阶段的迪士尼高管身份。
“他可真年轻,看上去不到30岁。”克拉克闷闷道:“他怎麽会来这里?”
蒂姆没回答他,但克拉克很快也就明白了:威赫特坐在柯什纳和鲍姆的中间。
克拉克没让这段片头做太长,控制在60秒内就够了,别说时间和预算都不允许,对故事本身来说,这段也不过是个吸引眼球的小插花而已,没必要做长,原片165分钟的片长,就是被过多枝梢末节给生生拖出来的。蒂姆波顿做的动画片段效果很好,因为他那另类怪诞的哥特风格,使得这部分比原片更加出彩,在与现实世界的剧情剪辑在一起産生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动画是亮点,但不宜滥用,只在表现肖恩精神世界时才会出现。
那麽肖恩在现实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绝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好孩子,即使他在一开始就让观衆们喜欢上了他一下。
这孩子啊,门门功课成绩拿F,考试若算分值更是惨不忍睹的个位数这个在影片一开始观衆都已经了解过了很多人就想了,现实中成绩差的学生不少,毕竟大部分孩子本来就不怎麽爱学习,肖恩就是成绩差得实在有些离谱而已。再说肖恩只是一个小学生,光顾着玩不爱学习还是能容忍的,瞧他那麽喜欢动物,说明这孩子心地好很有爱心啊,对生物也感兴趣,耐心引导一下,未必不能被感化。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无不这样想。
但很快,他们察觉到似乎事情没有那麽简单。
校车在肖恩的家门口停下,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式中産阶级社区,环境优美安宁,每家每户都有精心打理的花园和低矮的篱笆,往来的也全是体面有礼的居民和他们不错的车子。随着情节的展开,肖恩的家庭背景也呈现在了观衆的面前:在大公司担任要职的父亲,受过良好教育却在家照顾孩子的母亲,一个品学兼优还擅长运动的哥哥及两条拉布拉多狗。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像个完美的样版,尽管肖恩看上去有些格格不入,但全家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
只是,这一家人尽管很幸福,却称不上美满,人们发现,妈妈牺牲了事业做家庭主妇,居然是为了在家辅导孩子功课这是开玩笑吗!即使是那种秉持精英教育的家庭,也犯不着那麽严正以待,肖恩只有10岁,而就美国的小学课程的容易程度而言,也完全没有必要那麽做,除非他们家的孩子是那种智商和爱因斯坦相近丶要是无法提供优质的教育就是愧对孩子的天才可肖恩明显不是嘛。
他妈妈在家教孩子,只是因为肖恩是个老师和家长怎麽努力去教都教不好的笨蛋,翻开他的作业本,一堆乱七八糟比影片开始的那些文字特效还要让人头皮发麻的涂鸦,字母歪歪扭扭像蝌蚪,单词拼写全部是错的,字母反向,哪怕让他抄写同一个单词20遍,居然每个单词还不尽相同可见他的妈妈再怎麽费心仍是徒劳的。忤逆的肖恩用这种方法反抗大人们,人们无不如此认为。
他们发现,肖恩就是个野孩子,而且还是其中最废柴的那种,他的心思全放在了跑去外面撒野上了,但即使那麽贪玩,他和其它男孩的关系也不好,因为他内向丶孤僻,作为一个稍稍有些古怪的孩子,他总是被排挤丶欺负。他沉闷寡言丶冲动易怒丶叛逆丶倔强丶敏感,一但别人叫他”笨蛋”,戳中了他的敏感点,就会控制不住挥出拳头!要是他动怒时眼珠会往上翻着瞪人,那股狠劲活脱是个穷凶极恶的罪犯,根本不像个10岁的孩子,打架输了就像头失去理智的野兽一般踢碎邻居的花盆,摧毁一切他能摧毁的东西,小小年纪就满满地暴力倾向不止如此,他还最讨厌他们学校的美术老师,他教他们静物素描的透视时,恨不得拿个尺量着告诉他们该怎麽画所以,他又翘课了,他时常会翘课在外游荡,翘了课,他还缠着哥哥冒签请假条骗老师都是惯犯了。
这天,肖恩翘掉了美术课,所以他不知道原来的美术老师因车祸暂时病休了。他在外面闲逛的时候,汤姆汉克斯扮演的新美术老师雷蒙正在教室里上他的第一堂美术课,说明情况後,他在点名时,发现肖恩不见了,然而他的同学们却一点也不意外,仿佛习以为常:说不定又“生病”了。
外面的一切要比学校里有趣多了:卖艺表演丶流动摊贩丶街头运动者等等,肖恩甚至会去海边看海。
相较处处表现完美丶讨人喜欢的乖仔哥哥,肖恩真是个再标准不过的问题儿童。这种孩子,无可救药的孩子,每个人对他都有种熟悉的感觉,印象里,童年时总是会遇到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家夥,他们又蠢又懒又残暴,并且还欺负过自己呢。当然幸运和公道往往不会站这种讨厌鬼那方,他们不会交到什麽朋友,并且总是是老师和家长的重点责骂对象,没人瞧得起他们哦,记得那家夥後来早早辍学变成街头抢劫商店的小混混了吧,後来他是进了少管所还是离家出走了?年长的人多少勾起了一些回忆。
固然瞧不起那种人,只是,去接受电影里那个内心世界有那麽多美好幻想的小孩子以後会是个渣滓实在是太困难了啊。他的眼睛是干净的,看什麽都是满满的好奇,他喜欢各种小动物,也有自己那点小爱好,比如画画,他还会把数学题想象成关于自己开着宇宙飞船操作星球大战,并且幼稚地信以为真,他会向家人撒娇耍赖,会想念出差在外的爸爸,发泄完怒火後留下委屈的眼泪,被冤枉了也会嘶声揭底,和每个孩子一样,最害怕的事莫过于爸爸妈妈不要他了
“果然如此啊”如果刚才只是感受到了几分熟悉感,那麽现在大家已经完全明白了一件事:这部片子,至少选角上是绝对成功了。演肖恩的小演员外型上并不是那种机灵丶可爱的讨喜孩子,但却是照着特吕弗1959年的经典名作《四百击》来挑选的,不得不说,这个孩子真的无论从长相气质还是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都和那部电影有着高度相似,甚至可能有着不输于《四百击》的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的天赋。
不少人已经在感叹,这个孩子如果仍然在好莱坞发展,光凭他与利奥德的相似之处就足以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这样的孩子实在稀罕,那些搞文艺片的人爱死这种腔调了。
其实,克拉克在挑演员时,可没想过要向特吕弗致敬,但原片和《四百击》的情节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他在拍摄前就注意到了,因此还特意规避了几处几乎堪称是照搬的镜头。但却还是因为演员本身和角色特质的关系,让人总是不由自主联想到了那部电影,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电影里,肖恩让哥哥僞造请假条的事在一次家长谈话中被发现了。
当第一个谎言被揭穿,无数个谎言随之连根拔起,学校无法忍受这样的学生,他们要开除了他,并断言只有专业教育弱智儿童的特殊学校才有他的容身之地
肖恩的父母根本不能接受这种安排,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对父母能接受,尽管孩子让他们焦头烂额,但无非就是笨点丶顽劣点而已,怎麽就变成弱智了呢?他们已经竭尽所能了,难道真的是管教不了这样的孩子吗?
在这里,观衆们无不纳闷,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就应该像肖恩的哥哥那样,怎麽会养出肖恩这样的孩子呢?而且,这孩子的学习,或者说头脑也的确成问题,他不想去特殊学校,恐怕就只有贫民区的那些完全不在意教学质量丶校园犯罪肆虐的差乱公立学校可以接纳他了。
要是再不下狠手挽救,恐怕孩子的未来会被完全毁掉吧?
肖恩爸爸的一个朋友恰巧是某个校董的亲戚,这个看上去有些刻板严肃并在事业和家庭中都习惯时刻维护着自己权威的男人此时也不得不放开往日的做派,他托了朋友的关系,让肖恩留校察看,要是肖恩再犯错,那麽他将不得不面临被开除的命运。
电影正片到这里,肖恩并没有像原片一样被学校开除後进入寄宿学校,一来,没有必要再拍一次他在学校如何“受苦”的剧情,之前已经展现的足够多了,何况片长时间也不允许;二来,也是为了衔接考虑,已经让新来的美术老师雷蒙出场过了,不是吗?
原来,肖恩请病假逃课的事,是雷蒙揭穿的,在当老师之前,雷蒙一直是个画家,年轻没成名的画家往往没有稳定的收入,因为与女友订婚了,出于对未来共同的生活考虑,他需要一份能保障温饱的工作标准的好好先生。他温和正直,作为一个刚上工丶工作热情高涨的菜鸟老师,他那天发现肖恩缺席他的课後,多问了他的同班同学上一堂课的情况上一堂肖恩还在走廊罚站呢,他这天是来过学校的。
因为雷蒙的“多事”,肖恩一家不但爆发了家庭风暴,学校还要开除他,在停学等待处罚结果的日子里,母亲整日在外奔波,家里出现了很多寄宿学校的资料手册,哥哥告诉他,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特殊教育学校的材料,社区里的其它孩子非但没对可能被送往别处的他依依不舍,还以此嘲讽他,他依然被激怒了,对方也依旧出手了,可因为学校的事,肖恩却不能还手抵抗,结果自然是一身伤地在被窝里哭鼻子了。
情况不算太糟,他最怕的事并没发生,通过肖恩父亲的努力,肖恩勉强回到了学校,然而,复课後的生活对他来说似乎更困难了,在他眼里,原先虽然讨厌,但还称不上让他畏惧的学校变得压抑阴沉,每个人对他都更苛刻了,如今,所有人都能明着摆出一副看不起他的样子,就像他是个弱智,很多人知道他险些去了那种学校。肖恩当然不是弱智,也并没那麽笨,看他之前熟练地撒谎就能知道,而且即使是弱智,也是有尊严和人格的,并不应该受到歧视。但人们宁可同情弱智,也不会同情这个不应该回来的孩子,他在数学课後撕了课本,接着还不得不去上雷蒙的美术课,冷眼看着雷蒙一身小丑的打扮在教室里做滑稽表演,在他看来雷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唯一的作用只是让雷蒙自己像更个傻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