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这是个星期三,若是往日,迈克尔会在早上七点到公司,并工作12小时,一礼拜中,星期一至礼拜六他都是如此度过的,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15年,从削铅笔的小助手,到普通合夥人,在华尔街留下名号,他对所罗门兄弟公司始终尽心尽力丶忠诚无比。
1个月前,公司被菲布罗商品交易公司并购站在所罗门的角度,这次收购是件完全没有理由拒绝的大好事,公司飞跃了一大步,当然,作为条件,执行委员会把公司的资産也全都给卖掉,公司合夥人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金,而不是那些账户里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不是要等到退休十年後才能从公司拿回自己的资本。
其中63个合夥人中的大部分会留在新公司继续任职,但也还是有6个普通合夥人遭到了解雇对这6个人来说,由于被公司卖扫地出门,除了得到一笔不菲的遣散费外,一切都将要重新开始。不巧,迈克尔也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早在8月1日时,他便已经被公司解雇,遣散费1000万美元,这是他在所罗门的最後一个月。
所罗门采取合夥人制,在整笔涉及5。54亿美元的案子里,1000万和被辞退,大概能估出他于公司的位置。
事实上,克拉克对他们这次收购案并不看好,因为他知道合并後的新公司最後是个什麽结局。7丶8月份时,他利用提前知道所罗门兄弟公司这家全美最成功的证券公司与菲布罗商品交易公司合并一事捞了一笔。严格说,这个当时高度保密的合并案最後并没有百分百守住如果所罗门的合夥人把这一发财的喜讯告诉他们的妻子也算的话。
正常来讲,钱已经赚了,克拉克似乎没有必要关注这些陌生人的前程,不过有些事针对具体对象完全应该区别对待。
这起案子于他来说,除了金钱,其实还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东西。
克拉克很清楚,威尔逊从来不是完全可信的。不是他多疑,他那位家族律师友人极可能和北方银行之间绝对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从他接手埃斯蒙德基金会开始,和飞利浦丶索尼的专利纷争也好,拍电影筹资贷款也好,一切都过于顺利了,而这些全离不开北方银行给予的支持,可是,这些凭什麽呢?看好他?世上不可能有那麽便宜的事。更让他没底的是,金融机构那麽多,除了普通大衆耳熟能详的那些,他对绝大部分没什麽印象,自然对北方银行也没什麽了解。
他不能万事都被掌控在这些意图不明的外人手里,从理查德破産开始,他始终被牵着鼻子走很大原因和这些人有关。虽然他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但这些人也能遮蔽他的双眼。何况,比他们还要可怕的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他所谓的“先知先觉”是把更加锋利的双刃剑无数例子已经给他证明,知晓未来和活在当下完全是两个概念。
往表面地说,目前克拉克遇到的问题姑且还都是小问题,这些都勉强算是无伤大雅。可毕竟有隐患。如果更进一步的呢?比如他的那些暂时犹如开挂般的金融活动,随着雪球越滚越大,错一步就将万劫不复。
掌控信息是多麽重要!
克拉克意识到他对这个时代各种动向的判断并不可能完全准确。
他依靠的是那些未来的讯息,但那些东西毕竟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的!太过笼统丶片面,不够具体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未来被他一点一点地改变,那麽那些未来讯息的准确性就会越来低,到最後只能作为参考用途。何况虽有历史必然性一说,但蝴蝶效应却是更加可怕的不稳定因素。
然而身边信得过的人根本没几个,可以确定与威尔逊不是一夥的,恐怕也只有鲁宾斯坦了他是个犹太人。虽然理查德从不表露,但克拉克知道俄国传统上流社会向来敌视犹太人,可他却雇了鲁宾斯坦,显而易见,除了说明这个人不太重要却可以凑合相信外,也证明了鲁宾斯坦应该和他们没什麽隐秘关系,但这不是他可以冒险的理由。
他便“私自”找一个不相关的犹太人合作,一个厉害人物,而且还不能是已经发迹的那种,最好之後很多年也别太冒头。
“布鲁伯格先生,希望我们将来能合作愉快。”
克拉克并不知道他这次是否能像以前一样顺利。30%的股份,1000万,10月1日才注册的澎博咨询,一切都是未知数,急也没用
回到此时此刻的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人们已经就坐。
巨大的银幕就矗立在广场之上,夜穹为银幕提供了黑暗的放映环境。
当电影开始,银幕亮起,人们很快讶异“雷电华”哔哔响的信号塔片头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随着“砰”“砰”两声干脆的开灯音效,黑屏中渐变的白色锥形光束分别从上丶下打来交叉丶组成一个非常现代的菱形。
“Seare搜道影业?或者是近音,seare搜索线影业?!”
“不不!按那个片头理解,应该是探照灯影业!”还特麽是自创近音词应该是“Searchlight”,不是“Seare”才对吧!别告诉他们有人叫萨奇兰!
电影人也好丶片商也好丶记者也好丶资深影迷也好,全都一阵愕然。但很快又想当然地释然:雷电华已经关门了,片库卖得七零八碎,这次能重新剪辑放映,一定是也经过一些幕後波折的,大概这又是为了图法律上的方便,搞出来的皮包公司。哎呀,反正就是那麽回事。
咦,不对啊!美国来的业内人士集体皱眉,雷电华最近不是又重新开张了吗?他们都没想到克拉克,也是,好莱坞电影公司那麽多,如果不是《安倍逊》,谁会主要到这个陌生的厂牌啊,再说克拉克。兰恩和《安倍逊》大族实在联系不起来。
克拉克在一定觉得郁闷,没看到他的公司片头出现在第一位吗?这意味着它是发行公司啊!并购西蒙影业後,这可是他们发行的头一部电影!再说版权现在也在他这里,雷电华滚哪凉快去吧。
没给这些人时间多想,紧接下面:
“水星制片
奥逊。威尔斯”
接着主创名单没有出现,直接便是片名:
“安倍逊大族
(改编自布斯。塔金顿原着小说)”
主创名单没出现在片头,倒不是他们想也跟工会对着干,一则是当年本来就不在片头,二则是因为就算要遵守规定,克拉克和他的电影公司与导演工会也没半毛钱关系,本来就不必理会,再说奥逊。威尔斯的名字也出现在片头了。
这一切都过去後,黑场并没有消失,念白响起
“安倍逊大族”
全场肃静!
那不是奥逊。威尔斯的年轻时声音!尽管依然浑厚清晰丶富有磁性,但那明显能听出年龄感尽管即使已经六十多岁,奥逊。威尔斯的声带还保养的相当不错。
当时,26岁的威尔斯声音是怎麽样的?他的声音很有特色丶他是那个时代最红的名嘴,而就论演技来说,他最拿得出手的部分恐怕也就是台词了,很多人记得他标志性的声线。
这真是
流淌的无情岁月啊!
一刹那,所有人都被牵扯回了曾经的时代
不妨再久一些:
那是一个美国中西部小镇,安倍逊家族于1873年开始于此发迹。
它恰好处于南北交界线上,既充斥南方的落後,又吸收这北面的先进。它日渐扩大,发展成房舍林立的城市。但这些年,安倍逊始终声名显赫,始终旁观着这一切
“在那些日子里,城里凡是穿着丝绸锦缎的女人都互相认识,但凡有马车的人家也都互相知根底。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街车”
街车是骡马拉车,女人在楼上打呼哨,它就会停在房子外面,等她关上窗户丶姗姗穿戴整齐丶找到阳伞丶对女仆吩咐好菜单才会出门,车上的人们与她对此都习以为常,因为那些时光里,时间有的是
有时间去滑雪丶去打球丶去集会跳舞丶开放豪宅大肆操办新年舞会丶去拜访友人丶去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