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19章舅,舅,救命!
十一月初,拆迁的风终于吹到了程家。
早上九点多,测绘局的工作人员带着专业的工具,迈进了程家的门。
“南北方向,第一次测量,十二米三一。”
“南北方向,第二次测量,十二米二八。”
“南北方向,第三次测量,十二米三整。”
拆迁面积关乎着最后的赔偿款和赔偿面积,所以每一次测量都是十分仔细,哪怕是同一间屋,也要经过三次测量才能给出最后的平均结果。
而且为保证公平,测量全程都要有自家人和村长监督,最后在测量结果上签了字才算数。
站在三楼那间屋的门口,村长一直阴沉着脸,没和程玉秀怎么说话。
程玉秀给让了一圈的烟,村长想了想,虽然接住了烟,但并没有点上。
“叔,还生我气呢?”
村长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屋里的工作人员测量。
气,当然气,一想到前些天她在谢家不帮自己劝谢平两口子,他就生气!
程玉秀没向他认错,只是讨好地赔着笑脸,“哎呀,叔,那毕竟是人家的家事,我一个外人,咋好意思开口嘛。”
村长撇撇嘴,“你开口的次数还少,谁家有点事你不知道。”
过了这么多天,其实他的心里也没那么气了。
就像程玉秀说的,这是谢家自己的事,外人再怎么嘚啵嘚啵嘴皮子,怕是也没什么效果。
他只是觉得有些可惜罢了。
好好的一家人,怎么就能过成这样了?
大前天,是周凤儿的七十大寿。
起初商量得好好的,要大摆寿宴庆祝她年入花甲,同时庆祝家里拆迁。
二十桌、一桌十二个菜,每个菜都是她的最爱。
可最后呢?
没有谢平和张娟陪在身边,周凤儿只是自己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往里面下了一点卤子和荷包蛋。
虽然她还是穿了儿子儿媳给买的红衣裳,但没有人看,颜色总会更加黯淡。
谢平和张娟搬回她娘家了,当天就走了。
儿子放学回来后先是大哭了一场,可知道来龙去脉后,也止住了哭声,陪着父母把屋里最后的一点东西收拾干净。
临走时,他在周凤儿的门前磕了个头,只当作是告别。
程玉秀没有劝他们留下,村长给她使眼色使得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她还是装作没看懂,自顾自地帮他们张罗着搬东西的车,还嘱咐他们有什么事一定要联系自己。
“姥,谢家奶奶以后不会真的要自己住吧?”楼下,陪在姥姥姥爷身边的郭慧贤小声向刘淑琴问道。
刘淑琴:“肯定不会,就算拆迁了,咱村也有人养她。”
十里堡村的村民都是一起生活几十年的,过去虽然各有各的穷法,但村里一旦碰上什么事都能拧成一股绳。
村里独居的老人不少,拆迁后会由村委会统一负责他们的养老。
养老费就来自于他们的拆迁款,所以除了没有子女陪伴的孤独之外,吃喝和衣食住行方面不会太差。
等到他们哪一天去世了,他们的财产便会进入村里的公账,由村委会保管。
周凤儿的情况特殊,她是有儿子的,所以村里虽然会负责照顾她,但等到她去世后,她剩余的钱还是会交到谢平这唯一的儿子手里。
其实不用等到她去世,在得知谢安要在监狱里呆一辈子后,周凤儿就已经后悔,并且想把财产交给谢平和张娟了。
可惜,一切都玩了,儿子和儿媳已经被她伤透了心,不愿意再给她养老了。
“唉!”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程兵不禁感叹道:“作,作,作……”
“确实是作孽,”把剥好的花生分给程兵一半,刘淑琴明白他要说的话,“所以说啊,当爹妈的千万不能偏心,就算一碗水端得再不平,也不敢空了谁的碗。”
话又说回来,刘淑琴又给郭慧贤的手里分了一半花生仁,试探地问:“恁妈那天真没劝劝?”
郭慧贤摇摇头,“劝了,但劝的是让俺谢叔别心软赶紧搬走。”
刘淑琴:……
她就知道!程玉秀才不会听村长的话,用“她可是恁妈”这样的话去劝和。
程玉秀从小就是村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