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志,不是,庆林同志,咱们合作吧。我们农科所有几样粮种需要实验,我们提供种子和研制的肥料你负责种植。不过你要帮着我们做记录,当然了,我们自己也会跟进的。
就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漫长,可能一两年也可能年才能出结果。种子稳定需要时间的沉淀,你可能面临一些风险。”
余庆林心里也在思考,曹副所长说的事情有利也有弊。但是他觉得利大一些,他的那些开荒地前两年不需要交公粮,现在粮种和肥料也省了,他就搭个人工和油钱,挺划算的。
“曹副所长,不是,大姐夫,我也和你说实话。开荒地头两年不需要交公粮,可以实验你们的粮种,最多我赔上人工和油钱。
但是以后粮种实验成功了,我希望能先让我们大队能优先购买。”
“没问题,要是粮种实验成功,我们也要找实验基地大面积种植的。
庆林,你这人和卫国说的一样,为人实在又不迂腐。我一会给你拿粮种,你那七亩平地种麦子,五亩山地种苞米,其他的开荒地种苞米和黄豆,到时候做好标记,看看产量如何。
产量好坏和田间管理也有很大的关系,伺候好它们,不能草比苗还多。”
曹文学也是个说话不太会拐弯的,有啥说啥。
“大姐夫你放心吧,我虽然不敢说自己多会种田,但是也算是种田的老把式了,会好好伺候田地的。”
余庆林觉得曹同志的性子挺好,有啥说啥,不会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或者需要费心去猜的话。
“那就好,走吧,我带你去取粮种和肥料,你是开拖拉机来的,正好可以拉回去。
到时候我给你拿一些记录本,你记录一下作物的情况。不用天天记,阶段性记就可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种子下地几天出土,出苗率怎样,就是苗出的齐不齐,好不好。生长度,植株倒伏,开花时间等等,你不用皱眉头,记录本上有相关内容,你只要按时填写就行。”
曹文学看出来了,这是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同志。
“大姐夫,不瞒你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学习,看着书本就头疼,希望不会记错。”
余庆林是真的不喜欢这些,听着就觉得麻烦。
“没事,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学习,三百六十行刚刚出状元,干自己喜欢的就好。”
曹文学不觉得不爱学习是啥大罪过,有人天生就不擅长学习,但是却能把其他事情做的很好。他自己喜欢研究种子这些东西,并不代表别人也喜欢。
“那我就放心了,我会尽力记好的。”
余庆林挺喜欢和曹同志唠嗑的,心里舒坦。
曹副所长又给余庆林介绍了他们农科所的向同志,他以后负责这些种子的追踪记录。
“余同志,这是七亩地的麦种和五亩地的玉米种子。这些需要种在成熟的土地上,一亩地需要多少肥料也给你标注了。剩下的玉米种子和黄豆种子需要种在荒地上的,每亩地的用量也标记好了。”
曹同志给了余庆林好几个本子,余庆林觉得自己长这么大都没用过这么多本子,头疼。
粮种和肥料装好车,余庆林和曹同志他们相互留了联系方式就开车回去了。
“曹哥,这个余同志能行吗?”
“我觉得他没问题,你后期跟紧了,及时沟通。如果今年做得好,咱们没准能找到一个长期的合作对象。”
向东没有曹哥乐观,但是他也不会松懈,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粮种,要经过春耕,秋收,需要一百多天的生长才能有结果,着急不得。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dududu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