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合院分前中后三进,屋子不少,住了二十多户人家,上百口人。
要说位置最好、最讲究的,还得数中院的正房和后院的正房。
也就是傻柱和聋老太太住的那两间。
早年间的大户人家建这种几进院子,前院一般给下人住,中院位置最好,是主人住的,后院则多住女眷。
不用细看也知道,两间正房用的料肯定是最好的。
李进阳心想,且不说几十年后聋老太太和傻柱的房子能值多少钱,就单说他们屋里那几根大梁,说不定都不简单。
这种老房子,讲究的就是底蕴。
就算后代败家、日子过不下去了,不卖房子,光是把那几根梁抽出来卖,说不定都能卖个天价,救急度难。
以前没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有机会,倒是可以试试。
李进阳又听了一会儿,大概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这才知道孙副科长昨天又来闹过一场。
他心里渐渐有了打算。
……
“李队长,有人找您,我让他在接待室等着了。”
到了轧钢厂,值班的保卫科成员很机灵地汇报道。
他们都是李进阳手下的兵。保卫科三个大队轮流执行任务,两个队外出跟车押运,一个队留守厂区。
这个月正好是一大队负责厂内安保,二队和三队出外勤,所以现在厂里保卫科的人基本都是一大队的。
“好,辛苦了。”
李进阳走进接待室,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
“您是李师傅的亲戚?”
“是。”
“怎么称呼?”
“孙德财。”
“好,孙师傅,跟我来。我们一食堂的大厨刚出了事,现在正缺人。你要真有本事,留下来不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队长放心,我十三岁就跟着师父入行,在正阳楼干了这么多年,手艺不差,定级是六级。”
“嗯。”
说着,两人走到厂办大楼外。李进阳让孙师傅等着,自己走进李副厂长办公室。
厂领导的办公室分里外两间,里面是领导办公,外面是秘书办公。
“王秘书,领导来了吗?是这样,一食堂缺个大厨,我这儿正好有个合适的人……”
李进阳和王秘书聊了几句,不动声色地递过去一个信封。
里面是五张大团结。
王秘书眼睛一亮,让李进阳稍等,转身进了里间。
李副厂长正在批文件,听完汇报头也不抬:“李进阳推荐的这人,你听说过吗?”
“听说过,在正阳楼干了不少年,还是个六级炊事员,手艺应该不错。”
那五张大团结起了作用。
“行,正阳楼的大师傅,应该没问题。”
“就他吧。他和李进阳什么关系?”
王秘书笑道:“知道您爱吃螃蟹,李队长专门找的。正阳楼最拿手的就是醉蟹。”
“李队长还说,等过段时间任务交接,轮到他们护送津口的货物时,给您弄点好货来。”
“有心了。通知后勤,一大队保卫工厂安全,人手紧、任务重,配给物资必须足额放,不能耽误。”
六十年代物资紧张。
各单位很难足额放配给,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
倒霉的单位到手的东西少得可怜,都得自己想办法找计划外物资。
没本事的只能忍气吞声,有本事的自然受人追捧。
李副厂长轻飘飘一句话,立刻让李进阳在一大队站稳了脚跟。能给兄弟们谋福利的头儿,谁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