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星光重启:爱意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 第42章 成立影视部招募团队(第1页)

第42章 成立影视部招募团队(第1页)

正月的暖阳透过“晚星娱乐”会议室的落地窗,在新铺的地毯上投下菱形光斑。长桌两侧坐满了核心团队成员,张恒手里攥着《那些年》的ost创作草案,赵琳面前摊着影视部架构图,张萌则抱着厚厚的候选人简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今天,是晚星娱乐正式宣布进军影视行业的日子,也是“晚星影视部”成立的关键会议。

林晚星坐在主位,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目光扫过众人:“第一卷‘重生觉醒,乐坛萌芽’已经圆满结束,现在,我们要开启新的征程——影视板块。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剧本筛选,我们确定以《那些年》(改编版)和《调音师》(精简版)为,小成本试水,积累经验后再拓展长片与ip开。”她抬手示意赵琳,“接下来,请赵总介绍影视部的架构与核心职责。”

赵琳站起身,将架构图投影在幕布上,红色线条勾勒出清晰的部门划分:“影视部下设‘创作中心’‘制作中心’‘运营中心’三大板块。创作中心负责剧本改编、ost创作,由李老师(编剧顾问)牵头,张恒总监协调音乐资源;制作中心包含导演组、摄影组、美术组、演员组,负责影片拍摄与后期;运营中心则对接行、宣传、版权合作,确保作品能触达目标受众。”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会兼任影视部负责人,统筹全局,但核心创作岗位需要专业人才填补,尤其是导演、编剧、摄影指导,这三个岗位直接决定影片质量,必须亲自筛选。”

“核心岗位的招募标准,我已经梳理好了。”林晚星翻开笔记本,念出关键条款,“第一,认同‘内容为王’理念,拒绝流量至上;第二,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优先考虑有代表作但缺乏机会的‘失意人才’;第三,能接受小成本制作的挑战,愿意在细节上打磨,不追求短期收益。”她看向张萌,“候选人简历筛选得怎么样了?重点岗位的面试安排在什么时候?”

张萌立刻递上简历文件夹:“导演岗位初步筛选出位候选人,其中陈默导演曾获‘江城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但因拒绝修改剧本迎合资本,近三年没有新作;编剧岗位有位候选人,李雪老师擅长青春片与悬疑片的细节打磨,之前的作品《夏夜晚风》豆瓣评分,却因投资方撤资未能上映;摄影、美术等技术岗位,通过行业推荐筛选了o位新人,均有独立短片拍摄经验,风格与咱们的剧本适配度高。”

林晚星接过文件夹,指尖停在“陈默”的简历上。简历照片里的男人穿着黑色冲锋衣,眼神锐利却带着一丝疲惫,获奖经历栏里写着“o年《无人知晓的清晨》获江城独立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离职原因标注“理念分歧”。她想起之前看的《无人知晓的清晨》——一部聚焦留守儿童的现实题材短片,镜头细腻,情感克制,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无数观众落泪。“这位陈默导演,安排明天上午第一面试。”林晚星在简历上画了个圈,“编剧李雪老师,下午面试;技术岗位的新人,后天集中面试。”

导演岗位面试——陈默

第二天上午点,陈默准时出现在公司楼下。他没有穿正装,依旧是黑色冲锋衣,背着洗得白的双肩包,手里攥着一个旧笔记本,里面夹着《那些年》和《调音师》的剧本打印件,空白处写满了红色批注。张萌领着他走进“光影面试室”时,他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墙上的电影海报上——不是流量明星主演的商业片,而是《霸王别姬》《情书》等经典作品,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陈导,请坐。”林晚星起身迎接,递过一杯热咖啡,“您的《无人知晓的清晨》我看了三遍,镜头里的留守儿童眼神,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的经历,很有共鸣。”

陈默接过咖啡,指尖有些颤——这是三年来,第一次有人在面试时聊他的作品,而不是问“能不能修改剧本加入流量元素”。他翻开笔记本,指着《那些年》的批注:“这个剧本的核心是‘青春的遗憾与温暖’,但原片的‘打架斗殴’情节不符合平行世界的校园现状,我建议改为‘柯景腾为了帮沈佳宜解围,和校外混混谈判’,既保留热血感,又更真实;还有‘毕业旅行’的东湖露营,我想加入‘柯景腾偷偷给沈佳宜拍照片’的细节,用胶片相机,最后在婚礼上作为礼物送出,情感更细腻。”

林晚星眼前一亮,这些批注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她追问:“《调音师》的悬疑感,您打算怎么营造?短片时长只有分钟,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建立人物、埋下伏笔?”

陈默拿出分镜草图,是昨晚熬夜画的:“开头用‘声画分离’——画面是调音师戴着墨镜走在小区里,声音却是他摘下墨镜后的呼吸声,暗示‘假装失明’;凶案生时,用‘局部镜头’——凶手的皮鞋、受害者掉落的文件、调音师颤抖的手指,不直接拍血腥场面,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紧张;结尾的录音笔伏笔,我想放在调音师的琴盒里,镜头扫过琴盒时,录音笔的红灯闪一下,留给观众想象空间。”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确定,“这些想法可能不符合商业片的快节奏,但我认为,好的悬疑片需要让观众‘自己推理’,而不是强行喂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林晚星坚定地说,“晚星娱乐不追求快节奏的流量作品,我们需要的是能让观众记住、能引讨论的好故事。陈导,您愿意加入我们吗?我们能提供的预算不高,《调音师》o万,《那些年》o万,但我们承诺,创作自由归您,不干涉剧本修改与拍摄细节,后期剪辑也由您主导。”

陈默愣住了,眼眶突然泛红。他想起三年前,投资方要求他在《无人知晓的清晨》里加入流量明星客串,被他拒绝后撤资,让他从“最佳导演”沦为行业边缘人。如今,有人愿意相信他的创作,愿意给他自由,这份信任比高薪更让他动容。“我愿意。”陈默握紧拳头,声音带着哽咽,“我会用最好的作品,回报您的信任。”

编剧岗位面试——李雪

下午点,李雪准时到达。她穿着米白色针织衫,手里提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厚厚的剧本手稿。走进面试室时,她一眼看到桌上的《夏夜晚风》剧本,那是她三年前的心血之作,因投资方撤资,至今压在箱底。“林总,您也看过《夏夜晚风》?”李雪惊讶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林晚星点头,翻开剧本:“您在《夏夜晚风》里写的‘外婆的老藤椅’细节,让我想起自己的外婆,每次回家,她都会把藤椅擦干净,等着我坐。这种生活化的细节,正是《那些年》需要的。”她递过《那些年》的剧本初稿,“目前的初稿已经有了主线,但校园日常的细节还不够丰富,比如柯景腾和沈佳宜的同桌互动,您觉得可以增加哪些情节?”

李雪接过剧本,快浏览后,拿出笔在空白处书写:“可以增加‘早读课的小互动’——沈佳宜帮柯景腾遮挡老师的视线,让他偷偷吃早餐;‘月考后的错题分析’——沈佳宜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柯景腾的错题,红色是知识点漏洞,蓝色是粗心错误,最后柯景腾把这些批注整理成‘错题本’,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她;还有‘运动会的意外’——柯景腾参加接力赛摔倒,沈佳宜第一时间冲过去,给他递水、擦伤口,这些细节能让人物更鲜活,情感更自然。”

“悬疑片的细节打磨,您有什么想法?”林晚星追问,拿出《调音师》的剧本,“凶手的‘挪用公款’动机,如何在短片里快交代,又不显得刻意?”

李雪思考片刻,提出方案:“在调音师进门时,镜头扫过客厅的文件柜,里面露出一张‘财务报表’,上面有红色批注‘资金缺口oo万’;受害者和凶手对话时,提到‘明天就要提交审计报告’,暗示凶手的时间紧迫,杀人是临时起意;调音师假装失明时,手指不小心碰到文件柜,掉落一张‘转账记录’,他偷偷藏进口袋,为后续的‘录音笔伏笔’做铺垫。这些细节不用刻意解释,观众能通过镜头语言自行理解,既保留悬疑感,又让逻辑更严谨。”

林晚星忍不住鼓掌:“这些细节太关键了!《那些年》需要您的‘青春细腻感’,《调音师》需要您的‘悬疑逻辑感’,您愿意加入我们吗?我们提供稳定的创作环境,剧本改编费按行业标准的倍支付,后续作品的版权收益,您还能获得的分成。”

李雪看着林晚星真诚的眼神,想起自己三年来的挣扎——为了坚持创作理念,拒绝修改剧本,只能靠接零散的编剧工作维持生计。如今,终于有人认可她的风格,愿意给她施展才华的机会。“我愿意。”李雪笑着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我会把《那些年》和《调音师》打磨成能让观众记住的作品。”

技术岗位面试——新人团队

第三天上午,o位技术岗位候选人齐聚公司,分为“摄影组”“美术组”“后期组”三组,进行集中面试。面试场地设在制作中心的摄影棚,里面摆放着专业的拍摄设备、灯光器材、美术道具,让候选人能现场展示专业能力。

摄影组的面试中,岁的新人摄影师张扬脱颖而出。他带着自己拍摄的独立短片《老街》,画面里的江城老街在夕阳下泛着暖光,镜头跟随一位老人的脚步,缓缓扫过斑驳的墙面、叫卖的小贩、嬉戏的孩子,没有旁白,却充满生活气息。“《那些年》的校园场景,我想用‘自然光为主,人工光辅助’的方式拍摄。”张扬拿起相机,对着模拟的“教室场景”取景,“樱花大道的戏份,选择清晨拍摄,阳光斜射在樱花上,形成光斑,柯景腾和沈佳宜骑车时,用跟拍镜头,让观众有‘置身青春’的代入感;《调音师》的客户家场景,用‘低角度镜头’拍摄凶手,凸显压迫感,调音师的镜头则多用‘主观视角’,让观众感受他的紧张。”他的专业表述与对剧本的理解,让陈默当场决定录用他为摄影指导。

美术组的面试里,岁的美术指导林溪展示了她的“青春片美术方案”——江城一中的教室布置,课桌上堆满的课本、墙上的课程表、窗户上的樱花贴纸,都参考了真实的校园场景;柯景腾的书桌里藏着篮球杂志和沈佳宜的照片,沈佳宜的书桌上摆着绿植和错题本,这些细节能侧面展现人物性格。“《调音师》的美术风格,我想走‘极简压抑风’。”林溪拿出设计图,“客户家的客厅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家具摆放整齐却空旷,暗示凶手的‘伪装完美’;调音师的公寓则以暖黄色为主,墙上挂着他的摄影作品,书架上摆满音乐书籍,体现他‘真实的热爱与伪装的失明’形成对比。”她的设计与剧本风格高度契合,被赵琳当场录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