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票房破ooo万的庆功宴刚结束,林晚星就坐在办公室的沙上,翻看着影片的观众反馈报告。报告里,“周雨彤眼神戏惊艳”“李浩然假装失明细节到位”的好评占比o,但也有o的评论提到“反派角色层次感不足”“老戏骨戏份太少”。她指尖在“反派张总”的角色分析页停顿——陈明老师虽完成了基本表演,但受限于戏份和角色深度,未能完全展现反派的复杂性,这让她深刻意识到:优质剧本需要优质演员支撑,尤其是能驾驭复杂角色的实力派演员,才是影视部长远展的核心竞争力。
“赵总,咱们影视部现在的演员储备,还是太单薄了。”林晚星将报告推给刚走进来的赵琳,语气里带着清晰的规划,“周雨彤和李浩然是新人,需要老戏骨带一带;《调音师》长片和《那些年》电影,都需要能扛得起主线的实力派演员。我想重点签约那些有演技却没机会的‘失意演员’,他们有经验、有态度,还能和公司一起成长。”
赵琳接过报告,翻到“演员需求清单”:《调音师》长片需要“能演绎复杂反派的中年演员”,《那些年》电影需要“能诠释父亲温情与严厉的老戏骨”,未来的现实题材项目则需要“擅长生活化表演的喜剧演员”。她立刻明白林晚星的思路:“我这就联系猎头和行业人脉,筛选符合条件的演员。重点关注那些因得罪资本、家庭原因淡出荧幕,或拒绝流量剧本的实力派,他们更可能认同咱们‘内容为王’的理念。”
接下来的三天,赵琳团队筛选出o位候选人,林晚星逐一翻看资料,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两个人身上——陈建斌和马丽。
陈建斌的资料里,最显眼的是“次最佳反派提名”的荣誉:他曾在《暗战》里饰演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一个眼神就能让观众不寒而栗;在《老城根》里饰演隐忍的贪官,将“表面清廉、内心贪婪”的矛盾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三年前,他因拒绝在某流量剧里“为小鲜肉作配”,得罪了投资方,从此被雪藏,近三年仅接到个小成本网剧的客串角色,戏份加起来不到o分钟。
“陈老师的演技,完全能撑起《调音师》长片里的大反派。”林晚星指着资料里的表演片段,“长片里的张总,不再是简单的‘杀人凶手’,而是‘表面儒雅、内心扭曲’的企业家,他挪用公款是为了给患重病的女儿治病,这种‘恶中有善’的复杂性,只有陈老师能演绎出来。”
赵琳补充道:“我联系了陈老师的经纪人,对方说陈老师现在对剧本要求很高,拒绝一切‘工具人’反派角色,需要看到完整的人物小传和剧情大纲才愿意面谈。”
“那咱们就给他量身定制。”林晚星立刻召集团队,用两天时间完善《调音师》长片的反派人物小传:张总,岁,上市公司董事长,女儿患有罕见病,为支付医药费挪用公款,被财务总监(苏菲)现后临时起意杀人;他喜欢古典音乐,家里收藏着多架钢琴,杀人后会用钢琴声掩盖内心的恐慌;最终在警方的包围下,选择在钢琴前自杀,临死前弹奏的《月光奏鸣曲》,成为全片最震撼的片段。
带着这份定制化的人物小传和前o分钟剧本,林晚星和赵琳来到陈建斌位于京城市郊的别墅。别墅院子里种着几棵梧桐树,落叶铺了一地,陈建斌穿着简单的灰色毛衣,正坐在院子里喝茶,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眼神里带着一丝落寞——这是他被雪藏后,第一次有人带着完整的剧本和人物小传找他。
“陈老师,打扰您了。”林晚星递过剧本,“这是《调音师》长片的反派角色‘张总’的人物小传,我们认为,只有您能演绎出这个角色的复杂性。”
陈建斌接过剧本,指尖划过“女儿患重病”“用钢琴声掩盖恐慌”的字样,眼神逐渐亮了起来。他翻到“自杀前弹奏《月光奏鸣曲》”的段落,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模拟钢琴按键的动作,轻声念出台词:“我这辈子,对不起女儿,对不起苏菲,唯一没对不起的,是这架钢琴。”念到最后一句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眶微微泛红。
“这个角色,有血有肉。”陈建斌放下剧本,抬头看向林晚星,语气里带着久违的激动,“现在的市场,要么把反派写成‘纯粹的坏’,要么让反派为流量演员服务,很少有人愿意花心思打磨反派的内心世界。你们愿意为一个反派角色做这么详细的人物小传,这份诚意,我很感动。”
林晚星立刻回应:“我们相信,好的故事需要好的角色支撑,反派不是‘工具人’,而是推动剧情、引思考的关键。如果您愿意签约,我们不仅会让您主演《调音师》长片,还会根据您的演技特点,每年为您定制一部男主剧,题材您可以优先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待遇方面,我们给出的是‘基础年薪o万+项目分红’,《调音师》长片的分红比例是净利润的,后续项目根据投资规模调整。”赵琳补充道,“公司还会为您配备专属经纪人、造型团队,帮您重新规划演艺路线,摆脱之前的负面标签。”
陈建斌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院子里的梧桐树下,看着满地落叶,突然转身:“我签。”他的声音坚定,“不是为了待遇,是为了这个角色,为了你们对演员的尊重。这三年,我以为自己再也没机会演这样有深度的角色了,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签约当天,陈建斌的经纪人在朋友圈了一张签约照片,配文:“三年沉寂,终遇伯乐。期待张总的故事,期待晚星娱乐的未来。”这条朋友圈很快被行业人士转,陈建斌签约晚星娱乐话题悄然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留言:“陈老师终于有新戏了!他的反派太绝了”“晚星娱乐这是要打造‘实力派演员基地’吗?太会选了”“《调音师》长片有陈老师加盟,票房稳了”。
签下陈建斌后,林晚星将目光投向喜剧领域——《那些年》电影需要一位“能演绎母亲温情与幽默”的女演员,而马丽的资料,恰好符合需求。
马丽曾凭借《开心小镇》获得“最佳喜剧女主角”提名,她的表演既有“接地气的幽默”,又能在喜剧里融入细腻的情感,比如在《妈妈的味道》里,她饰演的单亲妈妈,一边靠卖煎饼供女儿上学,一边用幽默化解生活的苦难,让无数观众笑着流泪。但两年前,她因怀孕生子淡出荧幕,产后复出时,喜剧市场已被流量明星占据,投资方认为“她的形象不符合年轻观众审美”,仅给她提供“镶边配角”的角色,让她逐渐失去信心。
“马老师的喜剧风格,不是‘无厘头搞笑’,而是‘生活流幽默’,这和《那些年》里‘沈佳宜母亲’的角色高度契合。”林晚星在团队会议上分析,“沈母是中学老师,既严厉又温柔,会用幽默化解女儿的青春期烦恼,比如在沈佳宜考试失利时,不是批评,而是说‘没关系,妈妈当年考砸了还不是嫁给了学霸爸爸’,这种温情幽默,只有马老师能演出来。”
为了打动马丽,林晚星亲自修改《那些年》的剧本,增加沈母的戏份:在“沈佳宜和柯景腾闹矛盾”的段落,沈母用“自己和沈父的恋爱故事”开导女儿,既化解了矛盾,又展现了父母辈的爱情观;在“毕业季”的段落,沈母偷偷给柯景腾塞了一张“沈佳宜的高考志愿表”,嘴上说“我才不帮你们早恋”,眼神里却满是温柔,这些细节让角色更丰满。
林晚星还带着剧本,来到马丽位于沪城的家。马丽的家里摆满了女儿的玩具,她穿着家居服,怀里抱着刚满一岁的女儿,看到剧本时,眼睛里满是惊喜:“这个沈母,太真实了!我产后复出后,接的角色不是‘傻白甜的妈妈’,就是‘刻薄的婆婆’,从来没人考虑过,喜剧演员也能演这样有温情的角色。”
“我们想为您打造‘温情喜剧’的人设,摆脱‘只会搞笑’的标签。”林晚星解释道,“《那些年》之后,我们计划开一部现实题材喜剧《煎饼摊妈妈》,主角是一位靠卖煎饼供女儿上大学的单亲妈妈,这个角色的原型参考了您之前的《妈妈的味道》,但会更注重‘母女情感’和‘女性成长’,我们希望由您担任主演。”
马丽抱着女儿,手指轻轻划过剧本上的“煎饼摊妈妈”字样,眼眶突然泛红:“这是我一直想演的角色。产后复出这一年,我无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再也不能演主角了,谢谢你们看到我的可能性。”
“待遇方面,我们给出的是‘基础年薪o万+项目分红’,《那些年》电影的分红是净利润的,《煎饼摊妈妈》如果启动,您的分红比例提升至。”赵琳递过待遇方案,“考虑到您需要照顾孩子,公司会调整拍摄时间,避免熬夜拍摄;还会为您配备‘母婴随行团队’,拍摄期间帮您照顾女儿,让您没有后顾之忧。”
马丽看着待遇方案,又看了看怀里熟睡的女儿,笑着点头:“我签。”她的声音带着温柔,“谢谢你们考虑得这么周到,不仅给我好角色,还体谅我的家庭。我会用最好的表演,回报你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