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长沙,湖南卫视的密室搭建基地里,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为“长安古墓”主题布景贴甲骨文纹样。青灰色的石壁上,刻画着弯弯曲曲的古老文字,角落摆放着仿制的青铜鼎,鼎内插着几支褪色的竹简,连地面的地砖都做了“风化处理”,踩上去会出轻微的“咯吱”声,仿佛真的穿越到千年之前的汉代古墓。
林晚星穿着一身淡蓝色的交领汉服,站在密室入口,指尖轻轻拂过石壁上的甲骨文。“这些文字的排布好像有规律,”她转头对总导演何舒说,“比如这组‘日、月、星’的甲骨文,正好对应天上的三光,说不定是破解第一道谜题的关键。”
何舒笑着点头,递过一份谜题设计稿:“这次‘古风悬疑’主题,每个密室的谜题都和传统文化深度绑定。‘长安古墓’要靠甲骨文和书法破解,‘江南绣庄’得解读苏绣纹样,‘敦煌壁画’还要还原飞天舞姿才能触机关。我们特意请了传统文化专家做顾问,就是希望既能保证悬疑感,又能传递文化知识。”
不远处的“江南绣庄”布景里,绣娘们正忙着绣制密室线索——一幅《百鸟朝凤》苏绣,每只鸟的羽毛颜色、姿态都暗藏玄机;“敦煌壁画”主题的密室中,画师们正在绘制仿制的“飞天反弹琵琶”壁画,壁画边缘的色彩渐变里,藏着触机关的密码。林晚星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想起之前“晚星艺术基金”在西部推广传统艺术的经历:“把传统文化融入密室谜题,既能让观众觉得有趣,又能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艺术,这才是综艺该有的社会价值。”
当摄像机开始录制,嘉宾们陆续进入密室,一场“古风与悬疑交织”的逃脱之旅,正式拉开序幕。
“长安古墓”是《密室大逃脱》第四季的开篇主题,密室场景还原了汉代王侯墓的布局——从墓道、耳室到主墓室,每一处都充满古风细节,而破解谜题的关键,就藏在甲骨文与书法作品中。林晚星凭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次带领团队突破难关,让观众在紧张的逃脱过程中,感受到汉字与书法的魅力。
嘉宾们刚进入墓道,身后的石门就“轰隆”一声关上,墓道两侧的火把突然亮起,照亮石壁上的三组甲骨文。每组甲骨文下方都有一个凹槽,旁边的竹简上写着“三光定方位,三才开墓门”。
“三光应该是日、月、星,三才是天、地、人,”林晚星盯着甲骨文,很快认出第一组是“日”字,第二组是“月”字,第三组是“星”字,“但怎么把它们和三才对应起来呢?”
其他嘉宾围着甲骨文研究半天,还是毫无头绪。林晚星却注意到,每组甲骨文的笔画数不同:“日”字画,“月”字画,“星”字画。她突然想起《周易》里“天三地二,人一”的说法,立刻对应起来:“天对应星(画,三的倍数),地对应月(画,二的倍数),人对应日(画?不对,再想想)。”
这时,她看到竹简边缘刻着“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瞬间恍然大悟:“日为阳,对应人;月为阴,对应地;星为众,对应天!”她按照“人(日)、地(月)、天(星)”的顺序,将刻有对应甲骨文的石块嵌入凹槽,墓道尽头的石门缓缓打开,露出通往耳室的通道。
“晚星姐也太厉害了吧!居然能认出甲骨文!”嘉宾小贾忍不住感叹。林晚星笑着解释:“这些都是基础的甲骨文,之前做‘晚星艺术基金’时,接触过传统文字研究,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
耳室的中央摆放着一张仿制的《兰亭集序》拓本,拓本下方有一个密码盒,密码是四位数字。拓本旁边的木盒里,放着一支毛笔和一瓶墨汁,竹简上写着“书圣之笔,藏于字间”。
“书圣是王羲之,《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林晚星仔细观察拓本,现有些字的笔画比正常版本粗一些,“你们看,‘之’字的写法有变化,有的是‘点’粗,有的是‘横’粗。”她数了数不同写法的“之”字:点粗的有个,横粗的有个,撇粗的有个,捺粗的有个。
“难道密码是?”嘉宾大张伟试着输入,密码盒却没反应。林晚星摇摇头,指着拓本开头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写于永和九年,‘九’是关键。而且王羲之的书法讲究‘永字八法’,每个笔画都有讲究。”她拿起毛笔,在纸上临摹“永”字,现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正好对应拓本上不同字的位置——“永”字的点对应“和”字,横对应“九”字,竖对应“年”字,撇对应“岁”字,捺对应“在”字,折对应“癸”字,钩对应“丑”字,提对应“暮”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个对应字的笔画数!”林晚星立刻数起来:“和”画,“九”画,“年”画,“岁”画。输入,密码盒“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放着通往主墓室的钥匙和一张提示纸:“壁画映乾坤,舞姿通幽冥。”
主墓室的墙壁上绘制着汉代“四神云气图”壁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央摆放着一个青铜鼎,鼎身上刻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字样,鼎足上有四个按钮,分别刻着对应的神兽图案。
“提示纸说‘壁画映乾坤’,应该是让我们根据壁画调整鼎的方向,”林晚星观察壁画,现青龙壁画旁有一颗星,白虎旁有两颗星,朱雀旁有三颗星,玄武旁有四颗星,“星的数量对应鼎足按钮的按压次数!”她按照“青龙次、白虎次、朱雀次、玄武次”的顺序按压按钮,鼎盖缓缓打开,里面放着最后一道谜题的线索——一块刻着甲骨文的玉牌,上面写着“日出东方,月落西方,星耀南方,辰藏北方”。
“对应四神的方位!”林晚星带领团队将玉牌放在壁画对应的方位,墓室的石门突然打开,阳光照射进来,嘉宾们欢呼着逃出密室。这段闯关过程播出后,林晚星解读甲骨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留言:“看个综艺还能学传统文化,太值了!”“原来甲骨文这么有趣,我要去查更多资料!”
“江南绣庄”主题的密室,还原了清代江南绣庄的场景——木质的绣架、五颜六色的丝线、整齐摆放的绣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丝线香味。而破解谜题的关键,就藏在苏绣的纹样、色彩和针法中。林晚星凭借对传统刺绣的了解,带领团队一步步解开“针线里的密码”。
密室的第一层是绣庄的工作间,十个绣架上分别摆放着未完成的苏绣,其中九个绣的是普通鸟类,只有一个绣的是“百鸟朝凤”。绣架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本《苏绣纹样图谱》,里面写着“凤为百鸟,羽藏九宫格”。
“九宫格!每个鸟的羽毛数量对应九宫格的数字!”林晚星翻开图谱,现每种鸟的羽毛数量不同:麻雀根,鸽子根,喜鹊根,乌鸦根,老鹰根,大雁根,仙鹤根,孔雀根,凤凰根。“九宫格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把数字填进去!”她在纸上画出九宫格,按照绣架的顺序填入数字,中间的位置正好是凤凰的根羽毛,对应九宫格的中心数字。
“中心数字是,周围的数字相加等于!”嘉宾彭昱畅很快算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林晚星按照九宫格的顺序,调整绣架上丝线的颜色——对应红色,对应橙色,对应黄色,对应绿色,对应蓝色,对应靛色,对应紫色,对应黑色,对应白色。当最后一根白色丝线调整好,其中一个绣架的抽屉突然打开,里面放着通往第二层的钥匙。
第二层是绣庄的材料间,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十二种颜色的丝线,每种颜色的丝线旁都贴着一张节气卡片。桌子上放着一幅未完成的“二十四节气”苏绣,只绣了一半,旁边的纸条上写着“五彩合阴阳,节气定乾坤”。
“苏绣讲究‘色分五彩’,青、赤、黄、白、黑对应五行,”林晚星看着丝线颜色,“而且二十四节气对应十二地支,每种颜色可能对应两个节气。”她拿出节气卡片,按照“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季夏黄”的顺序分类:青色对应立春、雨水,赤色对应立夏、小满,黄色对应芒种、夏至,白色对应立秋、处暑,黑色对应立冬、小雪。
“但怎么确定顺序呢?”嘉宾杨迪疑惑道。林晚星指着绣品上的针脚:“苏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等,每种针法对应不同的节气特点。比如‘齐针’平整,对应立春的‘万物复苏’;‘套针’层层叠加,对应雨水的‘润物细无声’。”她按照针法顺序,将丝线依次穿入绣针,绣完剩余的节气图案,材料间的墙壁突然出现一道暗门,里面放着第三层的线索。
第三层是绣庄的展示间,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江南水乡”苏绣,绣品上有小桥、流水、人家,还有一艘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女子。桌子上放着一本古诗词集,里面夹着一张纸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船到桥头自然直。”
“绣品上的小桥、流水、人家,对应古诗词里的意象,”林晚星仔细观察绣品,现小桥上刻着“枫桥”二字,流水旁刻着“寒山”二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按照诗句的顺序,在绣品上找到对应的景物:“月落”对应船的位置,“乌啼”对应树上的乌鸦,“江枫”对应枫桥,“渔火”对应岸边的灯笼,“寒山寺”对应远处的寺庙,“钟声”对应寺庙的钟。按照“月、乌、枫、火、寺、钟”的顺序触摸绣品上的景物,展示间的大门缓缓打开,嘉宾们成功逃出密室。
“敦煌壁画”主题的密室,是《密室大逃脱》第四季最具挑战性的主题。密室场景还原了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墙壁上绘制着“飞天反弹琵琶”“九色鹿”“张骞出使西域”等经典壁画,而破解谜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壁画的色彩、舞姿和文化背景。林晚星凭借对敦煌文化的了解,带领团队完成了“最有艺术感”的一次逃脱。
嘉宾们进入洞窟,先看到的是“九色鹿”壁画,壁画下方有四个方向的按钮,分别刻着“东、南、西、北”四个字。旁边的石碑上写着“九色映四方,色彩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