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时光,总是像指缝间的沙,流逝得飞快。
转眼间,短暂的春节假期,就走到了尾声。
肖芷涵即将返回都的大学,继续她的学业。
顾言洲也要归队,回到他那片挥洒汗水与热血的军营。
离别的情绪,像一层薄薄的雾,笼罩在这个小小的农家院里。
临走的前一天,舅舅和村里的乡亲们,自地组织起来,为他们办了一场简单的送别宴。
没有山珍海味,只有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河里捞的鱼虾,还有自家养的鸡鸭。
但每一道菜里,都充满了乡亲们最淳朴,也最真挚的情谊。
饭桌上,村支书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感激。
“芷涵,言洲,我们都是些大老粗,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
“但你们为村里做的这些,我们都记在心里。”
“这杯酒,我们全村人,敬你们!”
说着,他将杯中的米酒,一饮而尽。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举起了酒杯。
“芷涵,以后常回家看看!”
“言洲,在部队里好好干,你是我们村的骄傲!”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肖芷涵和顾言洲的眼眶,都有些湿润。
他们能感受到,这些乡亲们,是真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回到家属院,离别的氛围同样浓厚。
张桂芬从几天前,就开始忙碌起来。
她给儿子和儿媳准备着路上要吃的,要用的东西。
亲手做的腊肉香肠,炒的香菇肉酱,烙的千层饼,还有煮好的茶叶蛋。
大包小包,几乎要把他们的行李都塞满了。
“妈,够了,真的够了,我们又不是去逃难。”肖芷涵看着堆积如山的食物,哭笑不得。
“你们懂什么。”张桂芬白了她一眼。
“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做的干净卫生。”
“特别是言洲,在部队里训练那么辛苦,不多吃点怎么行。”
她一边念叨着,一边又往包里塞了两个大苹果。
肖芷涵知道,这些食物里,装满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和牵挂。
除了准备吃的,肖芷涵也没闲着。
她将自己整理好的所有高考复习资料和学习笔记,都复印了好几份。
家属院里,还有好几个和她一样,不甘于现状,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年轻人。
其中,就有赵秀莲的亲弟弟,赵建军。
肖芷涵把他们都叫到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小的学习经验交流会。
小小的客厅里,挤满了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肖芷涵站在他们中间,像一个小老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语文的作文,最重要的是立意,立意要高,要正能量。”
“数学的最后一道大题,如果实在做不出来,不要恋战,先把前面能拿到的分都拿到手。”
“英语的单词,要靠死记硬背,没有捷径,但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记。”
她讲得认真,下面的人也听得专注。
赵建军拿着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生怕漏掉一个字。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嫂子,心里充满了敬佩。
赵建军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芷涵嫂子一样,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