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吹黄了都街头的梧桐叶。
顾言默和方晴的婚事,正式提上了日程。
周末,他们特地来到顾言洲的小家,商量婚礼的细节。
方晴是个性格爽朗的姑娘,第一次正式登门,也没有拘谨。
她给张桂芬带来了一条丝巾,又给肖芷涵带了一套最新出版的文学名着。
礼物不贵重,但处处透着心意。
张桂芬拉着未来大儿媳的手,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我们家言默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家里因为他们的到来,充满了欢声笑语。
肖芷涵和方晴一见如故,两人都是知识女性,有很多共同话题。
她们从最新的文学思潮聊到国际形势,越聊越投机。
顾言洲和顾言默两兄弟则坐在一旁,看着她们,脸上都带着笑意。
就在这时,郑慧也来了。
她提着一个果篮,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妈,我来看看你。”郑慧把果篮放下,又转向方晴,“方记者,恭喜你和言默。”
她的态度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不让人觉得生分,一切都恰到好处。
方晴也大方地回应:“谢谢你,郑主编。”
张桂芬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感慨。
她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妇,一个前任,一个现任,竟然能如此和谐地坐在一起。
这在以前,是她想都不敢想的。
郑慧坐下后,很自然地加入了肖芷涵和方晴的谈话。
作为主编,她的见识和谈吐自然不凡。
三个优秀的女人坐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张桂芬看着儿子们幸福的样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她拉着郑慧的手,真心实意地说:“慧啊,看你和言默现在都好好的,妈就放心了。”
“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郑慧的眼眶微微泛红,她点了点头。
“妈,我知道。”
一个家庭的创伤,在时间和相互的理解中,终于慢慢愈合。
温馨的家庭聚会,却被一个从老家打来的电话打断了。
电话是张桂芬的一个老姐妹打来的,她也在纺织厂工作。
张桂芬接起电话,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满是震惊和忧虑。
“什么?名单都出来了?”
“周红和高健,两口子都在上面?”
“这可怎么办啊!”
张桂芬挂掉电话,整个人都有些魂不守舍。
“妈,怎么了?”顾言洲察觉到母亲的不对劲,关切地问。
张桂芬的声音带着颤音。
“纺织厂的裁员名单下来了。”
“第一批,就有三百多号人。”
“你周红姐和高健哥,两口子,都在名单上!”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裁员,这个听起来遥远的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冲击着他们的生活。
三百多个人,背后就是三百多个家庭。
他们将在一夜之间,失去赖以生存的铁饭碗。
“怎么会这样?”肖芷涵的心揪了起来,“周红姐那么能干,高健哥又是退伍军人,怎么会……”
张桂芬叹了口气。
“听我那老姐妹说,这次裁员乱得很。”
“厂里那个车间主任,就是之前和稀泥的那个,他负责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