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纺织厂的每个角落。
厂里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大家奔走相告,压抑了许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市改革小组的效率非常高。
第二天,一份全新的改革方案,就张贴在了公告栏上。
新的方案,详细阐述了工厂未来的展方向,以及人员优化的具体标准。
所有标准都建立在工龄、技能、绩效等客观数据上,公平、透明,让人心服口服。
家属院的众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再次围到了公告栏前。
这一次,没有了愤怒和喧哗,只有紧张的寂静。
大家一个一个地,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着自己或家人的名字。
有人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庆幸的笑容。
也有人,在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后,眼神黯淡下去。
周红和高健的名字,依然在名单上。
赵秀莲丈夫的名字,也在。
还有许多曾经跟着他们一起去维权的老工人,他们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这个结果,虽然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但当它真的生时,依然让人感到沉重。
这一次,没人哭闹。
大家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结果是公平的。
工厂的设备老化,产品落后,已经到了不改革就得破产倒闭的地步。
裁员,是刮骨疗毒,是断臂求生,是无法避免的阵痛。
他们只是不幸,成了被时代抛下的那一部分人。
家属院里,刚刚持续了两天的喜庆氛围,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代替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压抑和迷茫。
下岗,这个在当时还很新鲜,却又带着寒意的词语,像一片乌云,笼罩在每个被裁掉的家庭上空。
未来在哪里?
出路在何方?
没人知道答案。
周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没有出门。
她不吃不喝,只是呆呆地坐着,看着窗外。
高健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他知道,妻子的心里,比谁都难受。
她前几天,还是带领大家维权的英雄。
可现在,英雄也改变不了自己下岗的命运。
这种巨大的落差,足以击垮任何一个坚强的人。
肖芷涵看着这一切,心里也沉甸甸的。
她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简单的安慰和同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她必须帮助他们,找到一条新的生路。
晚上,肖芷涵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面,敲开了周红家的门。
“周红,开门,是我。”
屋里没有回应。
“你再不开门,我可就喊人了啊。”
肖芷涵故意提高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