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会如期举行。
地点在学校的大礼堂,对全校师生开放。
因为前几天肖芷涵论文被偷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今天来旁听的人特别多。
大家都想看看,这件事究竟会如何收场。
礼堂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答辩席上,坐着五位中文系最权威的教授,其中也包括脸色有些不自然的王老师。
调查组的人,则穿着便装,悄悄地坐在了礼堂的最后一排。
按照抽签顺序,孙菲菲排在肖芷涵的前面。
她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色连衣裙,化着精致的妆,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走上了讲台。
她先是向各位教授鞠了一躬,然后开始了自己的陈述。
不得不说,在王老师的指点下,她的演讲稿准备得非常充分。
她引经据典,将肖芷涵的论文观点,阐述得头头是道。
不明真相的同学,都被她精彩的演讲吸引了,不时出赞叹声。
孙菲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她甚至挑衅地看了一眼台下的肖芷涵,眼神里充满了炫耀和轻蔑。
肖芷涵面无表情地看着她,眼神平静。
唐悦坐在她身边,气得直捏拳头。
“太不要脸了!偷了你的东西,还敢这么嚣张!”
“别急,看她能笑到什么时候。”肖芷涵说。
孙菲菲的陈述结束了,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
这才是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候。
坐在中间的系主任,李教授,扶了扶眼镜,率先问。
“孙菲菲同学,你的这篇论文,选题和立意都很有新意。我想请问一下,你在做前期资料搜集的时候,是如何处理原始史料和后人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的?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谈谈你的取舍标准吗?”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也很有深度。
如果是真正的作者,肯定能对答如流。
但对于孙菲菲这个窃贼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她根本没有做过什么资料搜集,哪里知道什么取舍标准。
孙菲菲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支支吾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我……我认为原始史料和后人研究都……都很重要要……要辩证地看。”
她的回答,空洞而乏力,连她自己都觉得心虚。
李教授的眉头,皱了起来。
台下的议论声,也渐渐响了起来。
“怎么回事?她刚才不是讲得挺好的吗?怎么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
“是啊,这个问题虽然难,但也不至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吧?”
王老师见情况不妙,连忙想开口解围。
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位以严谨着称的老教授,又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孙同学,你在论文的第三章,引用了民国时期一位小众作家张先生的观点。据我所知,这位张先生的文集,目前国内只有孤本,存放在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室里,需要非常繁琐的手续才能借阅。请问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看到这份资料的?”
这个问题,像一把利剑,精准地刺向了孙菲菲的要害。
孙菲菲的脸,“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她哪里知道什么张先生的孤本!
那段引用,是肖芷涵论文里本来就有的!
她当时看着觉得很高深,就直接抄了过来,根本没想过出处的问题。
“我……我是托一个亲戚帮忙借阅的。”孙菲菲的声音,已经开始抖。
老教授说:“是吗?那可真巧了。这位张先生,正是在下的授业恩师。他所有的手稿和文集,都是由我亲自整理,并捐赠给国家图书馆的。”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份孤本,自从入库以来,就再也没有被外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