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肃清才是最好的办法朕需要你,不只是……
一路到了东观阁。
站在门口待命的冯常侍,望见翩然而来的羽涅,移步上去。
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施了个礼,羽涅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她总觉得近来见得冯常侍这几面,对方要客气很多。
冯常侍压低了声音,生怕打扰到里头说话的人。
“公主殿下怎来了,可有要事?”
“说是要事倒也不算。”旋即,她将自己听闻三州匪患,天子将李幸下狱,她实在忧虑天子会被此事气到,才特意进宫一看。
天子身边的红人,连皇後有时都要托他在赵云甫耳旁多说几句好话的宫内第一宦官,冯常侍属于甚麽人都见过。
他一眼就能看得出,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
他微微打量了下羽涅,回头朝阁内瞅了瞅。
但见两扇漆红高门掩着,里头明显在商量重要的事。
看着闭着的殿门,羽涅轻声问:“冯常侍,皇兄他…是在为李幸一事动怒?”
冯常侍表情恭敬,行为又透出几分忧色:“哎哟,可真是让公主殿下您说着了,不过啊,陛下这会儿没发怒,但跟王司徒丶陈中丞说的是李黄门一事无疑。”
李幸一事,赵云甫并未安排任何士族相关人员插手。
按照他惯常的风格,本该左右制衡,两方牵制。
不至于如此明显地倾斜,至少也该让士族与另一方各派人手,以示公允。
羽涅思及此处,心中疑窦顿生。
赵云甫这般行事,难道就不惧引发士族的猜忌与不满?
不待她说话,冯常侍左右瞥了一眼,确保无人能听见,这才凑近半步,在她耳边有所思道:“陛下要严办李黄门,殿下您也清楚,这李家是士族,陛下这麽做,难保不会令有些人多想。雷霆之後,总得有个收梢不是?”
这话羽涅听得通透,显然,赵云甫此刻正集中精力安抚其他士族。
毕竟李幸之事闹得这般沸沸扬扬,其馀几家士族难免会生出兔死狐悲的惶惶之感,担心下一个遭殃的便是自己。
站在赵云甫的立场上,眼下最要紧的,正是彻底打消他们这份疑虑,稳住士族群体的人心,避免局面再生波澜。
见她不说话,冯常侍以为她还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好心给她剖析:
“陛下这是要告诉剩馀几家,他的怒火针对的并非全部士族,而仅仅针对欺君罔上酿成大祸的李幸及其党羽。同时明确告诉他们不必恐慌,朝廷的稳定依然需要倚仗他们这些柱石之臣。”
说完,冯常侍叹了口气:“如果这次李黄门所犯的罪坐实,那真是让人唏嘘啊。”
羽涅闻言,心中暗想:普通百姓对李幸这样的人不了解也就罢了,他这样一个天子身边的人,还能对这些人的德行不清楚麽。
虽作如是想,她面上也随之浮现感慨之色,轻声附和:“谁说不是,皇兄如此器重李家,擢升李幸为给事黄门侍郎,更将赈灾重任托付于他。谁知他竟这般辜负皇兄的信任。”说到最後,她语气带着愤愤不平之意。
一旁冯常侍夸她心中真替赵云甫着想,说自从早上事发,也没见其他人来问候一声。
羽涅只是浅浅一笑:“冯常侍谬赞,陛下是我皇兄,见他动气伤身,我这做妹妹的,心里自然记挂。”
冯常侍:“殿下与陛下兄妹情深,实在令人动容。陛下若是知晓殿下这般记挂着他,心里定然比甚麽都欣慰。”
话音刚落,面前沉重的殿门“吱呀”一声从内被打开。
王昌与陈伯夏一前一後缓步而出。
两人面色皆沉重不已,不见半分平日从容不迫的清谈之姿。
走在前方的王司徒,眉头之间深纹紧紧皱着,看起来心事重重。紧随其後的御史中丞陈伯夏亦是愁眉苦脸,视线微微低垂。
两人乍见候在门外的羽涅,皆是一怔,旋即迅速收敛神色,齐齐躬身行礼。
“顺和公主万安。”
羽涅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随即缓缓颔首,声音平稳:“王司徒,陈中丞,二位大人不必多礼。”
打完招呼,另外两人维持着行礼的姿态。
王司徒率先开口,恭声道:“臣等还有要事在身,不便打扰公主殿下,先行告退。”
他们之间本就无话可说,表面客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