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我凭化学在乱世茍活(穿书) > 第120章 肃清才是最好的办法 朕需要你不只是(第3页)

第120章 肃清才是最好的办法 朕需要你不只是(第3页)

帝国风雨欲来的沉重压力,此刻不得不迫使他立即执行计划。

他缓缓站起身,身上的龙袍垂落下来:“前几日朕与你提过的,赐婚你与桓恂一事,圣旨这两日就会拟好颁下去。”

羽涅猝不及防,眼眸微睁:“……甚麽?”

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虽然她已经知道赵云甫要赐婚,心中却莫名紧张起来,这紧张无关政事,更偏向是心中的悸动。

赵云甫没有给她太多反应的时间,往前走了两步,停在御案旁。

“南殷即将北伐,境内士族又捅出这样的塌天窟窿。内忧外患,朕需要严家去平乱。”

他顿了顿,视线落在羽涅脸上,眼神复杂得让人心头发沉:“但你知道,乱平之後,手握重兵丶声望无双的武将,对于皇权意味着甚麽,朕不能毫无防备。”

“桓恂是严岳义子,你嫁过去,帮朕盯着严家的动向,要是他日後有异动,必须向朕汇报。”

接着,他说出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朕需要你,不只是做桓恂的妻子,不只要监视他的忠诚,朕还要你保证他为朕所用,别无二心。朕需要你在他身边,替朕看住他,稳住他,掌控他。”

他说:“你是朕的妹妹,是赵家的女儿,明白吗。”

她垂下眼睫,脸上是温顺无波的恭谨:“臣妹明白。皇兄深谋远虑,皆为江山社稷,臣妹,谨遵圣意。”

赵云甫看她给出他想要的回答,他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件听话且能派上用场的工具。显然,她符合要求。

“嗯。”他对她的反应颇为满意。

他重新坐回龙椅,挥了挥手:“朕还有政事要处理,你回去歇息罢。”

“是,臣妹告退。”羽涅再次行礼,垂眸看着地面,随即悄无声息退出了东观阁。

她刚一走,冯常侍恰好捧着汤盅回来。

他走到赵云甫身旁,将汤盅放在他手旁:“陛下,验过了,无毒。”

赵云甫瞧着碗里清香扑鼻的丹梨浆,没有动。

冯常侍看出自家主子有心事,低声言道:“陛下是在忧心三州匪患之事?”

赵云甫没有立即回答,半晌过後才道:“朕以为这些世家能收敛些,眼下却弄出这样大的乱子,要是南殷此刻就北伐,北邺岂不是要陷入泥潭之中。”

闻言,冯常侍眼睛转了转:“内忧外患,是古往今来最忌讳的事。李幸弄出这样的事,其他三家却仍只想着在战场上如何分一杯羹,争权夺利。寒门与士族争斗不休,大军未动,内耗先起…这要是战端一开,後方如此不稳,岂非将国之命脉置于火上烤?”

其他人说这话,下场只有杀头。但冯常侍年轻时就已陪伴在赵云甫身边,是为数不多他信任的人。

稍作停顿,冯常侍观察了一下赵云甫的神色,见其并未斥责,才继续小心翼翼地说:“老奴斗胆说句诛心的话,这些士族,如今国难当头,还如此不识大体。如果不能将其连根拔起,彻底肃清,只怕举国之力御敌之时,他们便是那最易攻破的软肋。”

怕赵云甫多想,他立刻又补了一句,言语拿捏得恰到好处:

“当然,此事牵连之广,实非寻常。稍有动作,便是朝野震动的局面。老奴愚钝,只是…只是一想到这终究是埋在陛下身边的心腹大患,不禁担忧不已,还望陛下三思。”

赵云甫听罢,久久没有作声。

片刻的沉默里,他眼中锋利犹疑的光一闪而过,满含复杂。

“朕又何尝不知其中利害,但此事急不得。”赵云甫缓缓摆了摆手,神色沉得像压了千斤重担:“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这局势,还没到能动手的时候。你先退下吧。”

“陛下……”

“先下去罢。”

冯常侍当然明白他在担忧甚麽,只不过话不宜多说,点到为止。

一向害怕一家独大的赵云甫,不可能这麽快做出决定。

他不再多言,躬身行了个规整的礼,轻手轻脚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东观阁。

大殿内,瞬间只剩赵云甫一人。

他再没心思翻看案上的奏章,起身踱步到门口。

他目光越过巍峨的宫殿,望向远方天际,眼底深不见底。

步步为营,精心算计,可他的对手不会等他准备好一切。

-----------------------

作者有话说:挺波折的一天,写文途中去洗手间发现角阀漏水,下楼买了新的回来打算换,结果卸到一半钳子又坏了,只能再买个好用的扳手,拆拆卸卸搞了半天,终于换好的时候,链接角阀的水管又出了问题,太晚了,只能明天再换了[小丑](但是今天又学会一个新技能[眼镜])

对了明天开始,正常九点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