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我凭化学在乱世茍活(穿书) > 第162章 少数人的利益 有我在你身後撑着天塌(第2页)

第162章 少数人的利益 有我在你身後撑着天塌(第2页)

比划完,她将手里的竹竿靠回墙壁:“若是用了次等竹材,要麽竹壁厚薄不匀,爆破无力,要麽竹节太短,装药不足,更甚者竹材生虫,未用先裂。所以说,选好的竹子尤为重要。”

说到此处,她补充:“这些竹制火器虽不及铁制的那般威力惊人,但好在材料易得制作迅捷,正适合应急。”

顾相执也明白眼下形势紧迫,再要打造精细的火器确实已来不及。

他颔首道:“初见你时,真未料到你有这样的本事。别说寻常女子,哪怕是男子,也做不出如此巧思妙造之物。”

听此,她微微笑了笑,很淡然:“与其说是本事,倒不如讲,是我比许多人更幸运些,有机会遍览群书,触碰到许多当下常人难以得见的知识与技艺。”

“常言时势造英雄,我虽不敢以英雄自居,但若论被时势所眷顾,得以站在前人积累的肩膀上窥见更远的风光,我确实,是其中一个。”

顾相执注视着她:“公主何出此言?”

“我的意思是,很多人只是缺乏读书的机会罢了。”

伴随着烦乱的嘈杂声,他们边向大门外走去。

她慢步走着,因自己这一路所见所闻,而産生的想法吐露出来。

“这一路我常想,要是一个朝代只让半数人读书明理,却将另一半人的才智束之高阁,置之不理,那不知有多少巧思被埋没。”

顾相执似是想起甚麽,接过她的话:“在建安,你提出科举这一举措,应当可以化解这样的现象。”

“先帝当初推行策试,已让很多寒门贵子得以入仕,你说的科举要是得以实践,效果肯定比策试还要好。”

对此言论,羽涅却有不同的想法:“科举虽可以给天下普通百姓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若百姓连蒙学之机都无,又谈何提笔应试?多少人连自己的姓名尚且都不会书写,书都没有机会读,又怎麽登得上龙门金榜?”

在北邺,普通农户多依附豪强,连独立的户籍都没有,读书进学自然也成了虚诞。

能入官学的多是高门子弟,商人富贾,寒门学子连州郡的学馆都难以进入。

这一点,顾相执也清楚。

羽涅:“目前因土改,户籍的枷锁虽已除去,万千农户名能够登黄册,成了有姓有名的‘民’。”

“但相执你我应当清楚,千百年来,诗书礼乐皆由士族高门把持,学问即是权柄,致使官学之外,民间啓蒙之路几近于无。通晓文墨者,非富即贵,早已被世家把持,师者难寻。”

在这一刻,顾相执意识到,她有着自己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因此…萋萋想办私塾?”不知何时,忙完公务的桓恂从将军府而来,又不何时他绕过大门到了他们身後。

一直跟着保护羽涅安全的卢近侍朝桓恂行礼。

她眼中闪过惊诧,随即化为盈盈笑意,朝他走了过去:“你甚麽时候来的,怎的也不出声?”

桓恂才不会说自己老远扫见他俩在说话,为了偷听他们在说甚麽,他翻墙绕过大门,一直悄悄在他们身後跟着。

偷摸跟踪人,对他这个将军毫无难度。

不说实话的他只是道:“在你说挑竹子的时候就来了。”

言罢,他瞧了顾相执一眼,後者对他的到来根本不意外。

桓恂转回眸:“我听你刚才分析的事颇有趣味,继续说下去,我想听。”

羽涅闻言,她也没推辞,重新回到未讲完的话语上。

她顺着他方才的话说:“子竞你说得不错,我确实想要建私塾。”

桓恂:“为何?”

她说着自己的见解:“古往今来,学问常被锁在鸱张门户之内,成了少数人把持权柄的工具,正是这般垄断,才让朝堂成了一潭浑水,让天下民衆怨声载道。”

“为了天下不再重蹈四大士族之流的覆辙,因而我想要让每个孩子,无论贫富,无论出身,都有书可读。让读书识字不再是高门独有的权力,不是只有锦衣玉食者才能触碰的珍宝。读书的资格,人人都有,不该由门第决定。”

她慢慢踱着步,言语认真。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真正焕发生机。到那时,朝堂之上才能真正听到百姓的声音,治国之道才会顺应民心。”

她眼中光芒灼灼,回身看向他们:“而且建立私塾还远远不够,我还想让凡六岁以上孩童,皆需入学受教,以十年为期,其中所需费用皆由朝廷担任,唯有如此,让人人皆可读书考学,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谈。”

言毕,她视线落向不远处正在修筑雷药坊的工匠身上,以及几个在旁嬉戏的孩童。

“相执说我本事胜过男子,可我想,当这些孩子自小要是能能习格物之理,明社稷运行之道,将来他们也能凭真才实学被人赞一句‘有本事’,从而拥有无限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