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空间内,光华流转,生机盎然。这里如今不仅是亲子乐园和安全屋,更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绝对保密的“能力初探实验室”。今天,姜青白将要在这里,为三个孩子进行第一次相对正式的异能引导与小实验。
她深知,堵不如疏。孩子们的能力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强行压制只会导致其畸形展,甚至可能在不可控的情况下造成危害。唯有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训练,让他们逐步认知、熟悉并最终学会控制这份天赋,才是正道。
三个小家伙似乎也知道今天有些不同寻常,被妈妈带进空间后,都显得格外安静和专注。连最活泼的念白,也只是好奇地张望着,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去玩她的“空间搬运”。
姜青白将孩子们带到灵泉旁一片特意清理出来的、铺着柔软能量地毯的区域。她盘膝坐下,让三个孩子围坐在自己面前。
“宝贝们,”她的声音温和而郑重,“今天,妈妈要和你们玩几个特别的‘游戏’。这些游戏,只能在这里,和妈妈一起玩,是我们的秘密,好吗?”
怀安似懂非懂,但感受到妈妈的严肃,用力点了点头。思清感知到妈妈话语中的认真和守护之意,也乖巧地“嗯”了一声。念白眨着大眼睛,跟着哥哥们点头。
实验一:秦念白的“精准投递”
姜青白拿出三个颜色各异、重量极轻的绒毛小球(红色、黄色、蓝色),又在她面前一米远、两米远、三米远的地方,分别放置了一个对应颜色的小篮子。
“念白,”姜青白拿起红色小球,指着最近的红色篮子,“试试看,让这个小球,轻轻地、稳稳地,‘飞’进这个红色的家里,好不好?要轻轻的,不能掉在外面哦。”
这是对她空间移动能力的初步精度和控制力训练。
念白看着小球和篮子,小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她集中精神,盯着红色小球。只见那小球微微晃动了一下,然后倏地消失,下一秒,已经出现在了红色篮子的边缘,晃了晃,差点掉出来,最终还是落入了篮底。
“成功了!”姜青白立刻给予鼓励,“念白真棒!我们再来试试黄色的,远一点的那个。”
几次练习后,念白逐渐掌握了窍门。她移动小球时,空间波动更加细微,落点也越来越精准。当最后一个蓝色小球稳稳落入三米外的蓝色篮子时,她高兴地拍起了小手,小脸上满是成就感。姜青白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她精神力的消耗情况,并及时让她休息,避免透支。
实验二:秦思清的“情绪色彩”
姜青白准备了几张画着简单表情的卡片:大笑的脸(代表开心)、哭泣的脸(代表伤心)、愤怒的脸(代表生气)、平静的脸(代表neutra)。
“思清,来看看这些图画。”姜青白将卡片逐一展示给他看,“你能感觉到,这些画里的人,心里是什么颜色的吗?”
她试图将思清抽象的情绪感知,与具体的视觉符号联系起来,帮助他理解和表述。
思清认真地看着卡片。当看到大笑的脸时,他小声说:“亮亮的,黄色。”看到哭泣的脸,他皱了皱眉:“灰灰的,凉凉的。”看到愤怒的脸,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红色的,烫烫的,不喜欢。”看到平静的脸,他表情放松:“淡淡的蓝色,像水。”
他的描述虽然稚嫩,却精准地对应了不同情绪带给他的感受。姜青白心中暗惊,思清的感知比她想象的还要敏锐和具象化。
接着,她进行了一个更难的尝试。她自已面对着思清,心里努力回想一件让她有点生气的事情(比如上次念白把胡萝卜移到思清碗里),但脸上却保持着平静的微笑。
“思清,现在看着妈妈,妈妈心里是什么颜色的?”
思清疑惑地看着妈妈,歪着头感知了一会儿,小脸上露出困惑:“妈妈在笑……但是,心里有一点点……红色?为什么?”他无法理解这种表里不一的情绪。
姜青白立刻收敛心神,换上真正愉悦的情绪,摸摸他的头:“思清真厉害,能感觉到这么多。记住,有时候人们心里想的和脸上表现的会不一样,这很正常。当你感觉到这种‘不一样’时,要更小心,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这是在教导他,感知到的情绪需要结合情境去理解,避免误解和困惑。
实验三:秦怀安的“力量刻度”
姜青白搬来一套特制的、标注了不同重量级别(从“羽毛”到“小石头”不等,只是比喻)的按压式力量测试仪(儿童安全版)。
“怀安,来,试试用不同的力气按这个。”姜青白指着标着“羽毛”的按钮,“想象你在摸一朵小花,要非常非常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