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北京的天气已经褪去盛夏的燥热,早晚都带着几分凉意。胡同里的梧桐树叶开始泛黄,风一吹,就有几片叶子悠悠落下,给青石板路铺上一层浅浅的金黄。
陈墨家的小院里,更是透着几分温馨。晚饭刚过,陈墨正小心翼翼地搀着丁秋楠在院里散步——丁秋楠怀孕八个多月,肚子大得像个圆鼓鼓的西瓜,走路时需要双手托着腰,每走一步都格外缓慢。别说自己起身,就连从沙上站起来,都得陈墨从旁搀扶,稍不留神就可能抻着。
“慢点走,别着急。”陈墨一手扶着丁秋楠的腰,一手牵着她的手,眼神里满是关切,“累了咱们就回屋歇着,不用走太多。”
丁秋楠点点头,喘了口气:“没事,医生说多散步对顺产好,我再走两步。”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轻轻拍了拍,“这两个小家伙今天倒是老实,没怎么踢我。”
自从五月份陈墨跟着政务院的一位老领导下基层调研后,陈琴一家就搬到了小院来住——那次下基层是陈墨第一次出公差,要去河北农村考察医疗状况,足足十天。陈墨放心不下丁秋楠一个人在家,陈琴主动提出:“我带着家媛和家栋搬过去,正好帮你照顾秋楠,你也能安心出差。”
王建军一开始还担心粮食局的工作忙,没时间帮忙,可看到丁秋楠行动越来越不便,也爽快地答应了:“家里的事你别操心,我下班就过去搭把手,保证把秋楠照顾好。”
这几个月来,陈琴几乎包揽了家里的家务:每天早上给丁秋楠煮鸡蛋、冲奶粉,中午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比如小米粥、清蒸鱼、炒青菜,都是易消化又补营养的),晚上还帮着丁秋楠洗袜子、缝补小衣服。家媛和家栋也格外懂事,放学回家就围着丁秋楠转,家媛帮着递水果,家栋则负责把丁秋楠的靠背垫摆好,一家五口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丁妈本来也想过来照顾女儿,可陈墨劝住了:“妈,您要是过来了,我爸和建华没人照顾,家里的活也没人干。您放心,有姐在这儿,秋楠肯定不会受委屈,我每天也会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丁妈这才打消了念头,不过还是每周寄来一包营养品,有晒干的红枣、核桃,还有她亲手缝的小尿布,满满都是牵挂。
正走着,丁秋楠突然停下脚步,双手紧紧抓住陈墨的胳膊,眉头拧成一团,脸色也白了几分:“墨哥,我……我肚子疼得厉害,跟之前的假性宫缩不一样,好像是要生了!”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扶住她,另一只手飞快地搭上她的手腕——脉象急促有力,宫缩脉明显,确实是要生的征兆。他不敢耽误,抬头对坐在石桌旁听广播的王建军喊道:“姐夫,快把板车推过来!秋楠要生了!”
又冲着厨房方向拔高声音:“姐!别洗碗了!把我卧室里那床新棉被拿出来,还有宝宝的包袱!”
这板车是陈墨早就准备好的——自从丁秋楠怀孕七个月后,他就特意找木工做了一辆结实的板车,铺了厚厚的棉垫,就怕突然生产,自行车带不动人。包袱也是提前收拾好的,里面装着陈琴做的两身小棉袄、两床小襁褓、二十多块尿布,还有丁秋楠生产后要换的干净衣服,全都叠得整整齐齐。
陈墨的喊声像一道紧急集合令,小院里瞬间忙活起来。王建军“噌”地站起来,快步跑进杂物间,几秒钟就把板车推了出来;陈琴擦着手从厨房跑出来,直奔卧室,抱着棉被就往板车方向跑;正在院子里荡秋千的家媛和家栋也跑过来,家媛拉着丁秋楠的衣角,小声问:“舅妈,你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我能去医院看宝宝吗?”
“能,等舅妈生完,就让你看两个小表弟。”丁秋楠忍着疼,勉强笑了笑。
“家栋,快去把我卧室箱子上的包袱拿过来!”陈墨又给家栋安排了活——那包袱里除了宝宝用品,还有他提前准备的红糖、鸡蛋,都是丁秋楠生产后要吃的。
家栋点点头,撒腿跑进卧室,很快就抱着包袱跑了出来。陈墨接过包袱,先把棉被在板车上铺好,又小心地扶着丁秋楠,让她慢慢坐在棉被上,还特意把一个软枕头垫在她腰后:“忍忍,咱们马上就去医院。”
“小楚,你和你姐夫推着秋楠先去!”陈琴把丁秋楠的围巾系好,又叮嘱,“我给王叔家打个电话,通知他们一声,然后骑车子追你们!”
王叔和王婶一直惦记着丁秋楠的生产,之前就说过“一有动静就通知我们”,陈琴自然不会忘了。她又蹲下身,摸了摸家媛和家栋的头:“家栋,你在家看好妹妹,别乱跑,妈很快就回来。”
“知道了妈!”家栋用力点头,小大人似的拉着家媛的手,“妹妹,咱们在家等消息,别给爸妈添麻烦。”
陈墨和王建军推着板车,快步往胡同外走。丁秋楠靠在棉被上,双手紧紧抓着板车边缘,疼得额头直冒汗,却没喊一声——她知道现在不能浪费力气,要把劲留到生产时。陈墨一边推,一边时不时回头问:“秋楠,怎么样?还能坚持吗?不行咱们就歇会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事,我能坚持。”丁秋楠咬着牙,声音有点颤,“快……快点去医院。”
王建军也加快了脚步,板车轱辘在青石板路上“轱辘轱辘”地响,引得胡同里的邻居纷纷探出头看:“小陈,这是秋楠要生了?”
“是啊张大妈!我们去医院!”陈墨匆匆应着,没停下脚步。
还好医院离小院不算远,步行也就二十分钟。两人推着板车刚到医院门口,就看见值班护士跑了过来——协和医院的护士大多认识陈墨,也知道丁秋楠怀的是双胞胎,早就打过招呼。“陈医生,丁护士要生了?快,我去叫李主任!”
护士一边跑一边喊,很快就把妇产科的李主任叫了过来。李主任是协和医院的老产科大夫,经验丰富,之前丁秋楠的产检(陈墨后来托人安排的)就是她做的。她快步走到板车旁,摸了摸丁秋楠的肚子,又看了看她的气色:“宫缩规律,宫口已经开了三指,快进产房!”
几个护士连忙过来,和陈墨一起扶着丁秋楠,慢慢走进产房。陈墨想跟着进去,却被护士拦住了:“陈医生,产房家属不能进,您在外面等吧。”
“我是医生,我能帮忙!”陈墨急道。
“不行,这是规定!”李主任笑着劝道,“小陈,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秋楠的,你在外面等着就行。”
陈墨没办法,只好看着丁秋楠被推进产房。他站在产房外的走廊里,双手紧紧攥着拳头,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虽然他是医生,见过无数病人,可轮到自己媳妇生产,还是忍不住紧张,连手心都冒出了汗。
王建军站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根烟:“别紧张,秋楠身体好,李主任经验又丰富,肯定没事。”
陈墨摆摆手,没接烟——他现在哪有心思抽烟,眼睛死死盯着产房的门,耳朵竖得老高,生怕错过里面的任何动静。
没过几分钟,走廊尽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墨回头一看,是王叔、王婶和张猛来了——张猛是王叔的司机,开车送他们过来的。王婶手里还拎着一个保温桶,显然是提前准备好的。
“小楚!秋楠怎么样了?进去多久了?”王婶快步走过来,拉着陈墨的手,语气急切。
“刚进去十分钟,李主任在里面呢。”陈墨扶着他们坐到走廊的长条凳子上,“您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接到你姐的电话,我在家根本待不住!”王婶打开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鸡汤,“这是我让家里小灶炖的,秋楠生完就能喝,补身子。”
王叔也开口道:“秋楠她爸妈还不知道吧?得赶紧通知他们。”
陈墨一拍脑门,光顾着送丁秋楠来医院,忘了给岳父母打电话了。王叔见状,对张猛说:“小猛,让小楚给你说地址,你开车去接丁叔丁婶,路上慢点。”
“哎,好!”张猛点点头,接过陈墨写的地址,快步走了出去。
走廊里又安静下来,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格外清晰。陈墨来回踱步,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坐立难安。王婶看他着急,拉着陈琴的手,小声问:“秋楠的月子饭你准备了吗?我这儿有几个方子,都是补气血的,回头抄给你。”
“准备了,我买了二十斤小米,还有十只老母鸡,都在院子里养着呢。”陈琴点点头,“就是不知道秋楠喜欢吃什么,等她生完问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