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新剧,任重道远
沈清辞擢升兵部尚书後,朝野瞩目。他深知兵权系国之根本,丝毫不敢懈怠,每日天未亮便入部理事,深夜仍在灯下审阅军报丶修订章程。
他首要推行的便是军队整编:裁汰老弱残兵三万馀人,从各州府选拔青壮健儿补充兵源,要求入伍者需通过武艺丶体能双重考核;同时重新制定训练大纲,每日卯时操练阵型,午时研习战术,酉时演练军械使用,将士们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显着提升。
军事工业的革新更是刻不容缓。沈清辞奏请皇帝拨款,在各州设立军械工坊,招募能工巧匠改良兵器——将传统长刀加宽刃口丶加重刀柄,提升劈砍力度;把弓箭的弓身换为坚韧的桑木与牛角复合材质,射程较此前增加三成;更仿制西域火器,造出便于携带的小型火铳,配备给先锋部队。他还派人勘察铁矿丶煤矿,确保工坊原料供应不绝,短短一年便造出铠甲五千副丶兵器三万件,尽数配发边军。
大靖军事力量的崛起,让边境诸部不敢再轻易挑衅,但朝堂内部的暗流从未停歇。部分元老重臣忌惮沈清辞权势日盛,暗中结党;一些被裁汰的旧部背後有势力撑腰,伺机反扑。
这日午後,沈清辞正在审阅边防地图,属官呈上一封密封的匿名信。拆开一看,信中措辞阴狠,诬陷他借整编军队之机培植私党丶克扣军饷,甚至暗通匈奴意图谋反。信纸边缘还沾着些许墨渍,显然是仓促写就。
沈清辞看完,指尖微微用力,信纸被捏出褶皱。他神色平静,将信笺投入案边火盆,火星腾起时,映出他眼底的坚定。他深知,树大招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唯有坚守本心,将军事革新推行到底,方能以实绩堵住悠悠衆口。
窗外日光正好,照在兵部大堂悬挂的“精忠报国”匾额上,熠熠生辉。沈清辞擡手揉了揉眉心,随即重新拿起笔,在军报上批示:“令镇北军即刻啓用新制火铳,加强边境巡逻,遇敌侵扰,可先斩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