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加强边防国泰民安(第1页)

加强边防国泰民安(第1页)

加强边防,国泰民安

沈清辞的危机化解後,心中更添使命感——唯有筑牢国家根基,才能让奸佞无隙可乘,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他将全部心力投入边防建设与军事革新,誓要为大靖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他先是亲赴边境各州郡巡查,实地勘察地形後,下令在咽喉要道增修堡垒三十馀座,翻新老旧烽火台,构建起“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的预警体系。同时,他推行“军民联防”之策,鼓励边境百姓开垦荒地丶修筑屯堡,战时为兵丶闲时为农,既充实了边防人力,又解决了军粮供给难题。

针对边境少数民族杂居的情况,沈清辞摒弃以往的隔绝政策,派使者携带礼品走访各部族首领,重申睦邻友好之道。他奏请皇帝减免部族赋税,开放边境互市,允许各族百姓自由贸易丶互通有无。此举化解了长期以来的民族隔阂,不少部族主动与大靖结盟,承诺一旦匈奴来犯,便出兵相助,让边境防线多了一层“民心屏障”。

在军队建设上,沈清辞延续整顿之风,将全国军队划分为十二镇,每镇设指挥使统一调度,定期开展跨镇联合军演。他还改良军械,命工部铸造改良型弩箭丶陌刀,推广轻便坚韧的明光铠,让将士们“器利则兵锐”。此外,他设立武学馆,选拔军中勇武之士传授兵法谋略,一改以往“重勇轻谋”的军中风气。

数月之间,大靖边防焕然一新:堡垒连绵相望,烽火台日夜警戒,各族百姓和睦共处,将士们装备精良丶士气高昂。匈奴几次派小股骑兵试探,皆被边境守军与部族盟军联手击退,再也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国内亦是一派欣欣向荣:田畴遍野,谷仓充盈,商旅不绝于途,百姓夜不闭户。皇帝多次在朝会上称赞沈清辞:“有沈丞相在,朕无北顾之忧,百姓无兵戈之患,实乃社稷之幸!”大臣们也对他心悦诚服,朝堂上下齐心协力,共护盛世。

沈清辞与苏云卿的生活也渐入佳境。经历了无数风雨,两人感情愈发醇厚,不久後便迎来了他们的儿子。沈清辞为其取名“沈念卿”,既藏着对苏云卿的深情,也暗含着“念家国丶念百姓”的期许。

沈念卿自幼聪慧,沈清辞便亲自教他读书习字丶研读兵法,苏云卿则教他仁善之道丶医理常识。闲暇时,一家三口常于沈府後花园散步,沈清辞会给儿子讲起边境的烽火丶朝堂的博弈,以及老苍头丶王大人等先辈的忠义故事。沈念卿总听得格外认真,小小的脸上满是坚定:“爹,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守护大靖,保护百姓。”

沈清辞望着儿子稚嫩却坚毅的脸庞,又看向身旁含笑的苏云卿,心中满是欣慰。但他深知,盛世之下仍需居安思危,边境的平静只是暂时,朝堂的暗流从未真正消散。他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轻声道:“念卿,守国安民从来不是一时之功,需得一生勤勉丶一心为公。你要记住,唯有常怀敬畏之心,常念百姓之苦,方能不负家国所托。”

夕阳透过枝叶洒下,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沈清辞知道,他的使命远未结束,唯有继续砥砺前行,才能让这份国泰民安,延续长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