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青衿负雪,执手山河 > 念安赴考金榜题名(第1页)

念安赴考金榜题名(第1页)

念安赴考,金榜题名

沈念安在江南苦读三年,学识日益精进,终于迎来了赴京参加会试的日子。出发前夕,沈继业和柳氏为他收拾行囊,千叮万嘱。

“念安,上京人才济济,会试竞争激烈,但你不必过于紧张,只需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即可。”沈继业拍着儿子的肩膀,语气沉稳,“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的骄傲。但你要记住,读书是为了明理,入仕是为了为民,切不可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脑。”

柳氏则拉着儿子的手,眼眶泛红:“念安,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饮食要规律,不要熬夜苦读伤了身体。天冷了要添衣,天热了要防暑,有什麽困难,一定要及时写信回来。”她还在行囊里塞满了儿子爱吃的点心和常用的药品,恨不得把整个家都打包给他带上。

沈继芳也特意赶来送行,为侄子准备了许多书籍和笔墨纸砚:“念安,你聪慧过人,又勤奋刻苦,姑姑相信你一定能金榜题名。这几本书是你祖父当年读过的,你带着,或许能给你一些啓发。到了上京,要谨言慎行,与人友善,莫要与人争执。”

沈念安望着家人关切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郑重地叩首:“爹,娘,姑姑,你们放心,儿子一定牢记教诲,不负期望。此去上京,定当全力以赴,无论成败,都会平安归来。”

次日清晨,沈念安辞别家人,踏上了前往上京的路途。一路风雨兼程,他日夜兼程,不敢有丝毫懈怠。抵达上京後,他没有四处游玩,而是找了一处安静的客栈住下,继续闭门苦读,梳理知识,调整心态。

会试当日,沈念安沉着应考。考场上,他文思泉涌,挥笔自如,将多年所学融会贯通,写下了一篇篇立意深刻丶文采斐然的文章。尤其是策论《论治国之要》,他结合南方救灾的亲身经历,提出了“民为邦本,治国先治民;吏为表率,治民先治吏”的观点,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务实的精神。

会试结果公布,沈念安以优异的成绩高中贡士,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殿试上,面对新帝的提问,沈念安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他不仅展现了渊博的学识,还提出了许多关于民生丶吏治丶军事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深得新帝赏识。

最终,沈念安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绩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负责为朝廷起草文书丶编纂史书。

消息传回江南,沈继业一家和沈继芳欣喜若狂。沈继业站在庭院里,望着上京的方向,眼中满是骄傲和欣慰:“好小子,没给沈家丢脸!我们沈家,又出了一位状元郎!”柳氏则喜极而泣,连忙准备香烛,祭拜祖先,感谢祖先的庇佑。沈继芳也笑着说道:“念安有出息,真是沈家的荣耀。这下,我们也能放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