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千妖食肆 > 第 139 章(第1页)

第 139 章(第1页)

第139章

皇帝好奇地用两只手,一左一右分别拿起两个小把件,仔细观察。耳边听着祝微明继续讲:

“谁知道,另一个更厉害的魔物被蒙古那边的法师操纵着,直接从地底赶过来应援,就是这个四头怪。”

“就这麽两个小玩意儿?”皇帝匪夷所思地盘着两个把件,怎麽也不敢相信,这麽俩小东西,怎麽需要把四向都集齐才能对付。

“这是臣把它们封印了,要是不封印,恐怕以後机缘巧合之下被施了法术,还会出来作恶。”

“哦?廖公公,你去文渊阁把李大人叫来,朕要让他鉴别一下,这玩意儿出自哪里?”

廖进南答应一声出去了,旁边围着的大臣们,也都好奇地伸长脖子去看皇帝手中把玩的东西。

卢照镛不由不光彩地揣测,这是不是这个所谓的无尚仙师,从哪个地摊儿淘换来的一个小古董,假装是魔物,沽名钓誉。

次辅邢白年是康宁十一年的状元出身,知识出了名的渊博,他伸手接过皇上递来的双头怪把件,反复看了看道:

“石雕镇墓兽极为罕见,大多的镇墓兽都带着底座,这两个却没有,唐代以後的镇墓兽基本就不出现这麽怪诞的形状了,臣推断,这镇墓兽十有八九唐朝之前的。”

祝微明一听邢白年这推断,就知道这位是个大儒,推断基本没错,于是接口道:“这个镇墓兽至少一千年以上,否则不会有那麽大威力。”

文渊阁与文华殿相去不远,不一刻文渊阁大学士,内阁三阁老之一的李临海就到了。

这位刚才没有来文华殿参予这场议政,是因为在文渊阁工作,根据昨日封使君从永平那边带回来的道士供词,整理整个有关蒙古,与白莲教勾结的详细内容。

李临海进来见过礼後,皇帝指着已经被传看一遍的两个小把件,对他说:“李阁老,你看看这物件出自哪里?哪个朝代的?”

李临海上前一步,拿起那个四头怪来回端详半天才道:“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把件,看着像是汉代或者两晋时候的陪葬品——镇墓兽。”

“怎麽说?”皇帝问。

“春秋战国时候的镇墓兽多以木雕丶漆器为主,且大都有巨大的鹿角,或者独角丶双角丶三角等等,且大都有底座。隋唐以後材质多以泥质丶陶制或三彩釉,而且普遍体型较大,实心较少,大都空心。”

李临海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汉代镇墓兽多是青铜器丶陶器,偶有石雕,出现兽首形较多,但多以传说中的瑞兽有关,比如麒麟丶狮丶虎丶鹿等;三国时期也多彩色装饰的陶器为主;两晋时期镇墓兽出现鬃毛雄武壮实,多以牛马或者兽首人身出现,装饰更讲究,这种审美一直持续到南背朝甚至唐前期;宋朝的则以驱邪为主的青铜镇墓兽居多。”

皇帝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那麽,李爱卿,你既说这个像是汉代或者两晋时候的,到底是汉代的还是两晋的?哪个地域的呢?”

“皇上,镇墓兽最早出现在荆楚一带,且大多怪诞的造型也来自于荆楚地界儿,这与他们的地域文化有关,而荆楚的镇墓兽多以彩色为主,兼而有巫蛊的震慑作用。

“臣观这个镇墓兽应该出自一个小墓,墓主人身份并不显赫,是以雕工并不精细,而且体型这麽小的镇墓兽,臣还是第一次见到。”

祝微明也听得有点懵逼,这位文渊阁大学士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但听到最後他说体型太小,祝微明赶快插了一句道:

“啓禀皇上,这个镇墓兽实际尺寸大概在二尺半左右,是臣把他化小了,为的是消除邪气并且好随身携带。”

“哦?”李临海挑了挑眉道:“一般陶或木制的镇墓兽体型较大,石头和青铜的较小,这种石雕的能有二尺半,还真不小了。这镇墓兽八成出自西汉和东汉交错的时候,且荆楚一带的可能性极大。”

皇上好歹算听明白了,立刻对廖进南道:“廖公公,即刻快马加鞭彻查荆楚一带什麽墓地被盗,或者是被人专门掘开取出这玩意作乱,查是不是白莲教流匪串通的妖人,大规模地在南方,替北方蒙古人,或者白莲教提供什麽邪术策应。”

祝微明再次回道:“皇上,永平那边的卫所不日就押送一衆白莲教叛匪归京,其中还有一个是封使君昨天带回那道士的弟子,他们师徒二人一个在蒙古国,一个在白莲教,互相勾结才引起这场祸事。臣认为等审过白莲教的人,应该能更精准地撒下网去。”

“仙师说得有理。”皇帝又对廖进南吩咐道:“传锦衣卫秦孝贤和西厂刘焕即刻进宫。”

这一通纯艺术的讨论进行了接近一个时辰,眼看已经过了饭点儿,几个老臣肚子传来咕咕的叫声,大家都是体面人,谁也不敢也不好意思声张,只能用手摁着肚子以掩饰尴尬。

皇帝自己也饿了,就在文华殿摆了个普通的饭局,招待这十几位用饭。

饭後,各部门的人都返回自己衙门办公。皇帝留下封使君和祝微明,年轻的心早就被熊熊的八卦之火燃烧得心痒难耐。好歹下午可以轻松一会,居然顾不上批阅奏折,决定放自己一个时辰的假,先听故事,哪怕晚上再加个班工作。

听完故事,廖进南又带着一个御用监太监,拿着两个小模型进来,祝微明一看就乐了,这不是自己原身白泽吗?

那个三十馀岁的太监,叩头行礼後,恭恭敬敬地献上两个模型道:“皇上,请御览,这是臣等初步制作出来的白泽神兽模型,您看看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

皇上笑呵呵地指着祝微明道:“真神在这里,让他自己瞧瞧什麽地方不对劲。”

边说边拿起一个端详起来。

祝微明有几分不好意思,封益泰拿起另一个瞧了瞧道:“头发不是这个样子的,有点卷,没有卷得这麽厉害,再一个,颜色也不对劲。”

那个太监好奇地瞅着祝微明,欲言又止。皇上替他开了口:“仙师,既然你在这里,不妨化个真身出来,好叫工匠们亲眼看看,塑出像来岂不更逼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