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苏牧决心整顿丐帮。如今冀州北部的丐帮弟子正在整改,查明清白者获释,被胁迫入帮者则准许退帮。
由于宣州与冀州北部已落入苏牧掌控,丐帮分舵与总舵联系中断,加上内部纷争,自然无暇顾及此地的势力。
“主上仁厚固然可敬,但宣州余孽未清。若无人坐镇,恐生事端。届时幽州军出击,宣州守备空虚,必为宵小所乘。”
于凤舞并未急于劝阻,而是先对苏牧的决定表示认同,赞扬了他的安排,随后话锋一转,提醒他应当警惕幽州军一旦进犯,可能会有人借机生事。
尽管于凤舞分析得很有道理,苏牧仍认为宣州局势安稳,并未采纳她的意见。
“宣州虽兵力不多,但尚有三万城卫军驻守,北蛮已被剿灭,后方暂无大患。至于叛乱之虑……东厂与西厂那两万人也不是摆设。”
萧廷在一旁静听,心中不解:于凤舞竟一再劝诫,而主上为何不愿听从?这与他平日从善如流的作风似乎不符。
于凤舞从容不迫,进而提出建议:“主上,我理解您的自信,但仍建议调两万北府军回防宣州,其余北府军分守冀北;至于邺城一战,可交由我飞凤军负责。”
苏牧沉默片刻。
于凤舞的分析确实点醒了他。原本以为有城卫军及东、西厂坐镇,宣州应无大碍,但细微之处确实不容疏忽。若幽州军来犯,邺城战事又陷入胶着,难保不会有人蠢蠢欲动。宣州虽已肃清,却仍有隐患潜伏。或许,这正是引蛇出洞、彻底清除异己之机。
思虑既定,苏牧召来一名锦衣卫,下令道:“传我命令,密调两万北府军回宣州,不得声张。”
锦衣卫领命去。
于凤舞见状,心中了然,轻声问道:“主上是否想借此引出异心之人,一举清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牧点了点头,予以确认。
他轻笑着说道:“确实,宣州虽然经过厂卫的清理,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安宁。那些江湖门派,还在等待时机。既然如此,我就给他们机会,看看他们究竟能掀起什么风浪。”
接着,苏牧又向一名锦衣卫吩咐:“另外,告诉曹正淳,别把武德司的副使杀了。让他有机会联络更多的人,还要给他送出消息的机会——就说宣州兵力不足、防卫空虚。”
交代完毕,苏牧看向于凤舞,缓缓说道:“对了,飞凤军人数不能太多,就十万人,你觉得如何?”
“十万人足够了。”于凤舞回应道。
她清楚前线已有吕布的三千玄甲军,后续还将有两万北府军铁骑抵达邺城。因此,十万飞凤军在她看来已经足够。若是出动二十万,反而可能让敌人顾虑重重,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兵力越多,不是越能让敌人相信宣州防卫空虚吗?”这时,萧廷举手问道。
闻言,苏牧、于凤舞,以及金凤卫统领柳萱儿,都朝他看了过来。
萧廷一愣,有些茫然:“我说错什么了吗?”
于凤舞看着困惑的萧廷,解释道:“萧先生,如果二十万大军压境,邺城压力必然骤增。届时大夏必定全力支援邺城,幽州那边恐怕也难以分兵进犯宣州,而是要驰援冀州。”
她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一旦出动二十万大军,敌人可能会怀疑是否还有三十万。即便武德司传出情报,大夏方面也可能因之前武德司失联而质疑情报的真伪。这样一来,我们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苏牧随后开口:“凤舞说得对。我的目标,是将宣州内有异心的人彻底清除。”
至于武德司安插在宣州的密探,苏牧其实并不太在意。他相信,以曹正淳和雨化田的手段,这些人多半已经被捕。接下来只需严加审讯,挖出武德司在宣州的情报网,以及与武德司勾结之人。若能掌握他们传递情报的方式,就能借机送出假消息。
清理宣州内部那些有异心之人,并非势在必行。
有了于凤舞和二十万飞凤军,苏牧确信北方四州已是囊中之物。即便宣州仍有人心怀不轨,那又如何?
一旦掌控北方四州,自有时机处置这些人。
不过,若能借此机会将这些不安分之人一举清除,倒也省了日后费心。
不过眼下想这些尚早,还有一事需处理。
当苏牧带着于凤舞、柳萱儿及三千金凤卫回到府衙时,邀月、怜星与黄蓉已在府门外等候多时。
萧廷识趣地悄然离去,此时他不必在场,还是离开为妙。
萧廷可以走,苏牧却不能。
“天啊,怎么突然又多了这么多人?还都是女子?”黄蓉望着于凤舞等人,不由惊叹。
听黄蓉此言,怜星嘴角微抽。
黄蓉这话,只怕让姐姐心情更糟。
怜星一面小心观察姐姐神色,一面细细打量于凤舞。
这女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逊于姐姐。